无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一名隐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九十三章 川西世外山

第五百九十三章 川西世外山(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我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旅,如果你把漂泊当成理所当然,你就习惯孤独了。

为寻找传承,我可以说踏遍青山。江西云居寺,虚老遗物还在,但其亲传弟子已到北京;广东南华寺,六祖真身仍存,但其法门是否已经复兴;安徽九华山,仁义师太金身,时虽近而其法远;青海塔尔寺,宗咯巴神圣,殊料弟子政治纷争。我无法用自己的能力判断其法脉,只能用确切的事实来窥探教法的取舍。

我想起在北京碰到一个喇嘛,他四季都只穿三件衣服,据他说,他来自四川藏区,在高原上也是这样穿着。我当时不信,现在,我准备去看看。

中华传统文化,经历过西学东渐的涤荡,更经过了几十年战争的摧残。而四川,这个相对封闭而又文化发达的盆地,却意外保留了中华传统的一些种子。比如西南联大,保留了一方书桌;而川西古镇,保留了生活方式。道远,求诸于野,这个野就是四川!不用说峨眉香明,保证了人民代代生息。拉萨大昭寺不仅供奉了文成公主,也供奉了白教祖师密勒日巴。他手放耳边、放声歌唱的形象,生动刻画了他传道的形象。他留下的数万句歌谣,用通俗的语言说明了深奥的教法,深得普通民众的喜爱,所以,此教法在民间大为兴盛,故,白教就是老百姓的教法。如果,关于他的传说是真的,那么,我应该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感受:一是神通不能解决仇恨;二是物质和肉体不能阻碍得道;三是修道必须得到现实的印证,空说理论毫无益处。

贡嘎活佛是近代著名的爱国僧人,他曾是最为成功的到汉地弘法的密教活佛,被蒋介石授予“呼图克图”的称号,汉地名流皈依众多,最著名的弟子恐怕是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了。作为著名宗教人士,为康藏和平解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有人告诉我,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上,有当年贡嘎活佛闭关修行的小石屋,我自感不能攀登,只能望而兴叹。在与僧人的聊天中,得知他们闭关的一些细节。

白教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训体系:从念经上来说,通过辩经,以类似实战的方式考察对经的理解,类似于单元测验;从打坐来说,要求必须身体中通过修气脉、明点直至产生拙火,达到拙火定的地步,这点类似于道家打坐出现的现象,我对此有一定体会。但是道家师父没有给我讲清楚,这暖的功夫从哪里来,道家经典上也只讲了些大道理,针对性不强。在密勒日巴对他的弟子惹穷巴的歌谣中说过,他赤身在雪山洞内修行多年而不被冻死,是因为有拙火定。这下我好像明白了:在此许多喇嘛只穿三件衣裳而且还经常光着一个膀子,不是为了秀肌肉,而是因修行到了境界,他们确实不冷。有了拙火定基础,还要明白本教修法,搞通佛理,在师父们的集体考核合格后,才允许上山闭关,相当于升学考试。贡嘎活佛闭关所在是5000米以上的石屋,除按季送给养的人外,三年孤身仅与雪山为伴,出关后,师父们又要进行考核,除了理论考核和境界问答外,还要赤身在雪地跑步,看你的气息和拙火,羽毛放在鼻子上打坐,看你凝神闭气的功夫等,相当于毕业考试。佛教古贤说:理可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依次递进。白教的教学方法确实是一套理论结合实践的依次递进的体系,非常实用和科学。

但是,有一个巨大的疑问。如果以戒为师是正确的,那么,贡嘎活佛所在教派却可以吃肉(三净肉),当年六祖隐居山林与猎人为伍时,也沾了荤,况且贡嘎活佛本人还有性伴侣,那么,什么是戒呢?

以我现在的认识,我看到,每个教派的戒律都不一样,那么,戒律是否是某一派别祖师法门的特殊要求?是否是通过制身达到制心一处的方法?是否是遵守自己的诺言以强化修行的决心?

古德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道家的诸葛亮也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禅师说:打坐,静虑也。此心同,此理同。

言语戏论,空说无益。六祖的功德影响中国越千年,贡嘎活佛的圆寂前的虹化现象,确实令人震撼。六祖肉身还在供人瞻仰,而贡嘎活佛的肉身就摆在眼前,像孩子般大小的肉身是虹化的结果,我想起了老子的一句话:能婴儿乎?

贡嘎活佛在来汉地弘法前,曾对弟子说:祖师有预言,“铁鸟飞、密教兴”。当他看到飞机出现时,就顺应了这个预言,现在正是密教兴盛的时候。在那十年前,他曾对弟子说:人类的共业是谁也逃不掉的。他本人果然就灭度在这运动之中。

从白教祖师密勒日巴到贡嘎活佛,不管他们有什么神通异能,“唯于王难刀兵不得解脱”,诚哉是言!

那么,既然学佛不能解决命运中的生死问题,学佛有什么用?我觉得,有用,让你跳出生命看生命,让自己有意义地活着。并且,断除烦恼的人生就是最幸福的人生;追求真理的喜悦就是最大的幸福。况且,还有一个西方极乐等着你呢?

要做一个明白人。顶礼贡嘎活佛!

之所以称之为密教,就是密不外传的意思。听说有位密教高僧就在成都,公开授课,择机收徒,我决定去试试。

在距离成都不远的大邑县,有一座白岩寺,寺中长老称为:惟印上师。他曾是十世班禅的侍者,也曾在北京出现过假死入定的现象,他也是白教的正宗传人,更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他是汉人讲汉语,二是他公开传法。

这样一个老头,长得跟我外公差不多,朴实得象最穷山区最老的农民,巨大的亲切感扑面而来。但是他的威严也是扑面而来的,他不允许有人在寺庙高声喧哗、不允许人抽烟、不允许人开玩笑,如果违反,他坚决赶走。听当地人传说,他有神通。八十年代,他重修白岩寺时,有村民晚上偷寺庙的木材,回家后,只听房上鬼哭狼嚎,吓人半死,第二天,村民们自动将木材还给了寺庙。还听先前来的弟子说,有一次他传金刚密法时,雷霆震怒,大雨滂沱,但寺庙本身滴水不沾,出寺外几百米,地如烂泥。对传说的真伪,姑且听之。

听他说法,确实感觉道在日用百姓间,无处不是道,无人不有道。而且,他的知识之丰富,甚至了解辩证法和物理学;比喻之风趣,甚至超过单口相声;语言之扑实,甚至俗过菜场集市;密法之艰深,甚至难倒哲学教授;仪表之威严,甚至仿佛金刚在侧;说法之勤勉,甚至整日不知疲倦。

人说,好师难得,他说,好徒难得。我不知名利场外,还有何人为佛法如此尽心,尽管他已近九旬。他通常除了寺庙工作和讲经传法外,不睡觉,晚上打坐几个钟头就行了。他为了传法,有时不顾身体状况,打着点滴讲经。

我在想,他为了什么?如此勤奋敬业,肯定有其原因。最可能的原因就是,他想把自己知道体验过的真理传授下来,还有对我们苦难人生的慈悲怜悯。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当着所有弟子的面写下:悲欣交集。悲者,慈悲;欣者,以自身努力终于见道,可证祖师语言真实不虚,可赞此生不虚此行!

跟随惟印上师修了很长时间了,他终于要传他传说中的颇瓦法了,九十年代,他曾到台湾传过此法,曾引起全岛轰动,今天,我们也要见识此法。在经咒声中,上师把直径2至3毫米的燃香插入我们的头顶,进入头皮约一寸多,我们竟私毫不感到疼痛,香快燃完,拨出来后,我们头顶都毫无痕迹。但是我们都经历了头顶那个具体穴位麻胀感觉,据说,那是临死时人们神识飞走的出口。按密教说法,临终神识从头顶飞走,可在中阴身进入西方极乐,只要你永远记得出口,就不会堕落下三道。看过《中阴闻教得度》(也叫《西藏度亡经》、《西藏生死书》)的知道,其理论认为,记忆永不灭,它有时躲在某处,在中阴时自然显现,而对你心灵冲击最大的,就是决定你来生去向的关键因素。

某天,一直对我关爱有加的惟印上师突然把我叫到他房间,对我说:你不要跟我学了,你马上离开!我不解,师父,为什么?他说:我叫你走你就走,不要问为什么。我问师父,那你不教我,我跟谁学呢?他说:未来某天,你会遇到一个长头发、大胡子的中年人,他是我们教派的,你可以跟他学。说完,就叫我连夜准备行李,第二天下山。

我记得,师父亲自站在山门送我;我记得,我泪眼婆娑中师父的慈祥;我记得,那里站着一个大威德金刚;我记得,我离开了一个我感受到像家一样的地方。

离开白岩寺后不久,就传来了师父圆寂的消息,我如五雷轰顶。一个精神支柱般的人离去了,一个传奇的故事终结了!我没能在他下葬前赶到,我也不准备再去了。我想,师父在世时叫我离开,我就要真正地离开。没有师父的寺庙,不是求法的家园。

我又开始了四处的漂泊,到过山西五台、浙江普陀,还追随虚老和尚生前足迹,专门到江西云居寺参加法会。任你踏遍青山,末法时期,正法难闻。况有正法,得师无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