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情感之迷一(1 / 2)
早上听到一阵音乐,很熟悉,但说不出名字,好像是从小胡房间传出来的。雄浑悲壮的合唱,如同行进的交响曲,江河奔流的低吟。
我早就起来了,只不过没出房间,按六点半自然醒来的习惯,我就会起床整理被子。当兵时的习惯已经形成下意识的反应,睡懒觉不仅不舒服,简直就是不道德。
但是,为避免打扰他们两人,我只好呆在房间内,进行周天循环法的演习,或者坐在床沿静默,如同打坐一般。
这音乐仿佛一种幻觉,把绝对孤独的自己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场景之中,让我的意识有点出离感。此时,音乐被突然关掉,我知道,刚才听到的,是机器播放出来的。
我的门并未关,门缝被推开,出现了万老师已经整理清爽的发型,他轻声说到:“小胡醒了,我才敢过来跟你说话。”
我反应过来了:“你也早就醒了?”这句就是应付,因为他的发型已经表明,他已经洗漱完毕了。
“后三十年睡不着,我四十岁了,当然醒得早。小庄,你三十来岁的人,也睡不好吗?”
“睡是睡得好,只不过,当兵时养成习惯,睡懒觉不舒服。”我解释完毕,听到门外已经响起哗哗的水声,小胡已经开始洗漱了。
我们三人洗漱的方式,各有风格。万老师洗漱可以不发出明显声音,所以,他早起洗漱完毕,我都没听到响动。他总会把水龙头流水量,控制到既能够保证水够用又能够不发出声音,那个微妙的平衡点。刷牙和洗脸时,动作幅度很小,速度很慢,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而小胡,洗漱充满着仪式感,在水池边,他总是把牙膏牙刷毛巾脸盆依次摆好,一件一件有章法地郑重其事的做。仿佛,这是他的早课,或者是一种必须要做完所有程序的体操。他使用的是电动牙刷,本来效率很高,但他却要费长好时间,仿佛刷牙时间长短与牙齿寿命长短,有着严格的正比例关系。
我的洗漱,有着明显的农民式的粗糙和军人式的草莽,重在搞过,不大管效果,不仅不需要精雕细琢,更强调节约时间。有一次万老师看我刷牙时,笑话到:“你跟牙刷有仇吗?如此凶狠快速,搞得自虐一样。”当时,我们三人都笑地起来。毕竟,他说得很形象。
今天,眼见着小胡洗漱完毕,我最后才冲出去,运用快弹猛收的口诀,迅速完成了作业。
小胡就在我身边,看着我口沫横飞的刷牙、铺天盖地地洗脸,估计他没见过这么豪放的风格,觉得好玩。而万老师斜倚在门框边,以一种意味深长的目光打量我的行为,估计是要调侃。
轮不到他们挤眼弄眉、酝酿开头,我以他们没来得及的速度结束了战斗,发起了话题。“小胡,早上的音乐是你放的?”
这话题转得快,他们还没准备好说我时,我就开始打化宫之类的,倒有几个私人培训机构,教什么二胡古筝的。那也是为了考艺术特长生,不是为了艺术欣赏。”
其实,这是今天中国绝大多数美学教育的现状。为什么艺术培训有点明手段。”哲学老师说出的结论,听起来相当高大上。我们一脸懵,毕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
“人生天然是个悲剧,毕竟生下来那天,就注定,最终的结局是死亡。那么,死亡如果无法避免,我们就得寻找另外的意义,给我们限制在现实中的无限灵魂寻找一个永生的家,这就是宗教了。宗教,用来解决生死问题,所以,是不灭的。当然,这种解决方式有没有道理,正确不正确,这不是我们讨论的。只是,它毕竟给出了一个答案,你信与不信全在你。但是,人们总是倾向于相信。人们相信那些有利于自己的事情,相信那些愿意相信的东西。这宗教提供的,毕竟有个不死的灵魂,所以,大家愿意相信它。”
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我知道,万老师所说宗教的内容,只是他的引子,他肯定还要引出许多其它的关于音乐的判断来。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一般是不会跑题的。
“我们知道,逻辑推理与科学思维,借助于符号和语言,这些都是从自然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抽象思维,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的发展,显示出统治力。但我们不要忘记了,直观感受拥有更基础的作用,更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人类的判断能力,是通过直观感受得来的。”
虽然有哲学的影子,谈抽象与具象,谈推理与感受。但是,我估计,他下一步的重点,是讲感受了。
“小胡在介绍心理学时,讲到潜意识对梦的统治作用。潜意识,某种程度上,有反抗白天清醒时理智、或者说抽象理性的作用。潜意识,更有具象感受的特点,并且以某种情绪特征,在梦里表达出来。这种与抽象相对抗的巨大力量,伴随我们终身。它所反映的是感受和直观的力量,并以情绪表达。这两个因素的组合,就是感情。”
他给感情加了个定义,并且是从源头上加以论证的,远远超过直接的文字定义的内容,一下就被我们听懂了。这也许,就是他所说的简单吧。
直观感受所影响到的情绪,就产生了感情。用到我们人身上,就如同佛教所说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对应产生六种识:色声香味触法。而与理智与抽象有关的,只有意,只有法。前面五种,都与身体的直观感受有关。
“我们的情绪大多因为身体的直观感受而来。人类进化过程中,对所有感受进行了自然的沉淀,适合的、安全的、友好的感受,我们对它产生美好的情绪,人类就形成了自己的感情特征。”
一步步论证,有点佛与阿难辩论的色彩了。
“前面说到宗教,现在我们结合佛教来谈。佛教中六根的前五根,是人体的感受器官,当外界的刺激被我们这五种器官感受后,因为身体的适应性与人生的安全性等方面,或者说简单的生理需要方面,产生情绪并因为人体特点而固定下来,感情就产生了共鸣的基础。因为大部分人的感受与情绪反应差不多,所以,大部分人的感情是可以共鸣的。”
艺术家有国界,艺术没国界。这是一句老话,说明艺术共鸣的广泛程度。
小胡问到:“你的意思说,我听到好听的歌曲,在大部分人心目中,也会觉得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