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智力是什么(1 / 2)
“我有个相互矛盾的感觉”下午喝茶聊天时,万老师幽幽然地说了这句话。“比如说学佛,好像是故意要摒弃你的思考和判断,尤其是禅修,作为判断和逻辑的思维智力,仿佛是师父们坚决要求我们避免的。”
他望着天花板,仿佛自言自语:“但是,又说成佛是智慧的成就,这两个要求,不是自相矛盾吗?”
我一听,意识到一个问题:“也许,你所说的智力与佛所说的智慧,是有区别的吧?”
小胡说到:“智力与智慧的区别,我个人不好区别。因为我不知道佛所谓的智慧,定义究竟是什么。但如何理解智力,我还是有些理论的。”
当然,从世俗意义上讲,我们对智力这个词的理解,虽然有深有浅,但都是有话可说的。这成了下午我们讨论的核心话题。有关对它的研究,可以说充满了人类的整个学术史。
智力是人们与生俱来的特质,还是能够通过后天磨炼发展出的能力?什么样的人智力更高?是大脑中充满了深奥知识的人,还是促使人们以不同方式看待世界的艺术家,亦或是写出让计算机打败人类棋手的算法的数学家?
无论是为了申请工作而进行智力测验,还是帮助孩子发掘他们的潜能,或只是简单地做填字游戏,我们都要用到智力。智力是一个模糊的概念,甚至心理学教科书也充满了谬误与未解之谜。不过最近的研究表明,我们终于掌握了有关智力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当研究者谈论智力时,他们指的是一个特定的技能集合,包含逻辑能力、学习能力、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趣的是,某一种能力表现好的人在所有能力上都可能有好的表现。这些技能似乎反映了一个广泛的心理能力,是由智力构成因素(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中的普通因素决定的。
当然,人们在不同领域可能有特殊的强项。比如,一些人特别擅长解决数学问题,一些人有特别强大的语言能力或空间能力,等等。智力测试中,这些特殊因素占据了人们表现差异的一半,另一半则是由普通因素决定的。“如果你抽样1000人,并且对他们进行智力测试,平均而言,在词汇测试中表现更好的人也会在反应速度测试上表现得更好。以此类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者里奇说。
上世纪章说,学生在做智力测验时听莫扎特的音乐,会有更好的表现。这催生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脑训练产业。遗憾的是,其他研究者没能重复出“莫扎特效应”。有关计算机游戏改善心理表现的研究结果也令人喜忧参半。然而,有一种干预措施已经被重复证明是有效的: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起,挪威政府决定增加2年义务教育,并逐步推进这一变革。研究者查看了挪威男子义务服兵役时的智商测试结果,发现额外的学校教育每年能使智商增加3.7。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里奇和他的同事发现,每增加一年额外的学校教育,智商就会增长1~5分。“这并不是说,如果让人们一直待在学校,他们都会成为超级天才。智商一定会在某个时段达到稳定。”里奇说,“但是考虑到现在学校教育的差异,教育确实能带来一定程度的提高。”或许仅仅是阅读、学习算术和积累一般知识,就能训练在智力测验中所需的抽象思维能力。学校教育可能教会孩子们如何保持注意力,也可能发挥其他一些作用。
人们可能发现,讨论智力不那么令人舒服。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多人认为智力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东西,没有办法做任何事情来影响它。这一观点削弱了社会平等性,有人甚至借此将智力测试与所谓的“优生学”联系起来。
不可掩盖的事实是,智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是遗传得来的。研究者发现,刚出生就被领养的孩子,他们的智商与养父母的智商只有很低的相关性,与他们亲生父母的智商却有很高的相关性,并且这一相关性会随着孩子长大越来越强。
“对多数人来说,这很反常。”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普罗明说,“他们认为,生活中的各种偶然与环境的差异不断累积,产生重要影响,而基因只是在一开始的时候有点作用。”当然,这个观点并不正确。实际上,数以百计的研究都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人们智力间的差异,大约有50%来源于基因。
多年来搜寻特定智力基因的努力一无所获。近年来,基因研究越来越强大,找到了一些与智力有关的遗传物质。尽管单独来看,每个与智力有关的基因都只有很小的作用,但目前为止发现的500多个基因结合起来,其作用还是相当可观的。
基因重要,但它们并不决定命运。“基因给了我们蓝图,它设置了上限,但环境决定了在这个范围内人到底能发展到哪一步。”美国犹他谷大学的心理学家沃恩说。
以高度遗传的特质——身高为例。相较于营养缺乏的孩子,营养丰盛的孩子会长得更高,因为好的饮食能帮助他们实现基因给予的全部潜力。智力也是如此。童年期缺乏碘与低智商有关,在发展中国家解决这一问题,就会提高人们的认知技能。防治寄生虫病和铅污染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
其他环境因素对智商的影响没有这么明显。双生子研究表明,抛开虐待和忽视的情况,家庭环境对于人的认知能力只有微乎其微的影响。普罗明因此认为,智力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几乎无关。“一些偶然的因素在起作用,”他说,“如孩子生病或诸如此类的事——即使如此,孩子们的发展往往也会回到基因决定的轨道上来。”
那么,智力与考试成绩,有相关性吗?
从常识来看,确实有。好的考试成绩可以为人生打开一扇门,并且智力确实对取得教育方面的成就有所帮助。智力测验上的表现能够解释学校考试成绩中大约2/3的差异。其他的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心理和生理健康等,也影响学生的成绩。
但是,智力并不是只在学校有用处。智商预测了人们如何应对职场培训、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即使对于非学术职业,如汽车修理工或木匠,也是如此。智商同时也预测了社会适应性。这也许是因为普通智力反映了人们应对日常事务复杂性的能力。许多任务,从在超市购物到日程安排,都需要我们处理无法预料的场景,进行推理判断,识别和解决问题。我们的社交互动也是如此。
在智力测验中得分较高的人往往更健康、活得更久。一个解释是,他们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因此更可能从事高薪的专业工作,负担得起更多的花销,如购买健身房会员卡和更健康的食物。另一个解释是,学习能力、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避免事故、预防慢性病和患病后坚持复杂的治疗方案有很多益处。此外,较低的智商可能会由胎儿发育过程中或童年的事件导致,比如被击打头部,这会影响健康和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