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八章 暂住洱海边(2 / 2)
我们一看,岂止是够用,简直可以说是豪华了。这是砖木结构的房子,虽然开门两间,进深两道,正门是客厅,其余是三间卧室。楼上倒很奇特,前面两间的楼顶是平顶,后面两间是盖瓦的,一边有个木梯子,可以上去,上面还种了几盆花。
最后面的院子里,左右各一个小偏房,一边是厕所一边是厨房。面后面,还有一块空地,种了点蔬菜,估计是久了没人照管,杂草也比较多了。
“你们在外面稍歇一下,我进去把房间打扫一下,毕竟好多天没清扫了。”前院坝是水泥地,他把行李放到院坝里,人就进去了。
我们当然不能同意,我与万师兄也参与了打扫。其实也没什么打扫的,他原来走之前,都用布,把床铺盖好了的,这里气候湿润,也没什么灰尘,窗户与门的密封性都很好,所以,倒也非常干净。
我注意到,这里的家具,保持着农村的特点,应该是主人家原来的东西。但茶具和餐具都非常讲究,看样子,是小胡买的。小胡是个有钱人,当时我就得出这个结论。
小胡问我们吃不吃饭,我们都表示,不能把庙子里的规矩坏了,这几天,还是坚持吃素,坚持日中一食。当然,今天第一天来,此时黄昏之下,洱海闪着霞光,白云映衬之下,波光闪烁,很有诗意。我们一起约定,爬上房顶。
云南的冬天并不很冷,我们拿了个垫子,并且,带上了茶壶与杯子。那是一个银制的大茶壶,我估计,可以装五公斤水,当然,茶已经在里面泡好了。
几个一次性杯子,加上我的一整包稻香村,构成了看夕阳的资粮。但当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坐下来,装模像样地看洱海和夕阳时,发现夕阳已经落山。
“你这包糕点太沉重,洱海的水和夕阳的云,承受不了它的重量。”小胡这句开玩笑的话,简直是首诗,我和万老师相视一笑,不得不对小胡另眼相看了。
此时,我发现,在我心目中,再不叫万师兄和胡师兄了,我们回到现实,只不过有点模仿早已逝去的田园牧歌。
此时,我发现,在我回忆中,此处再不是大理洱海的农家小院,与上海与小池的时光,再次浮现在眼前。
景差不多是那个景,房差不多是那个房,而人变了,心情也就变了。而我吃着妍子的糕点,再想小池,是不是有点不道德?
人生总是有些循环,让你在不经意的时候,碰到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只是你记忆的投影,旁人是不知道的。万老师一句感叹,就把我拉回到现实中。
“假如一百年前,没有电灯,那村庄与渔科第一名。本来分科时,老师要让他考理科的,但他非要读文科。原因很简单,他爱上了一个姑娘。
这个姑娘是他从小的玩伴,是文科生,高他一个年级,也是名学霸,考入了北京师范大学。他以前总是自卑,不敢在姑娘面前表白,但他觉得,姑娘明白他的心意。毕竟,那姑娘最好的朋友,关系最好的男生,就是他了。
他学了文科,报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被录取了。
那一天,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他父亲,一年多没见过的父亲,当即给了他五十万的卡,回来镇上看他,提前给了他大学的学费和生活费。当然他妈,当时也在场,却没给父亲一个好脸色。
后来听别人说,父亲后来的情况,就在镇口的车上等,不敢在此时过来。毕竟,父母至今还没完成法律上的离婚。
那个暑假,学姐没有回家,说是去旅游去了。当九月开学时,他到学校,没有报到,就找学姐。学姐还挺高兴,两人手拉手,跑到报名处,办完了所有手续。
但是,那句话,他始终没有说出口,因为,他认为,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十几年来,两人的默契,在生活中,从来没有变过。
“我到大学时,第一次换下来的衣服,都是她给我洗的呢。同宿舍的人都笑我,有个姐姐照顾,太幸福了。我想辩驳,那不是我姐姐,但当时,根本说不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