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2 / 2)
“赵兄不会,他的为人,我还是信得过。”
胡仲念与赵亭勋算是书院中的同窗,也是在马场上的知己。两个人算得上是被彼此的才情所吸引,成为了好友,又变成了知己的,自然是情谊深厚。他也愿意为赵亭勋担这个包票。
董秀湘看着胡仲念这般认真的样子,也只是笑笑,没再反驳,“这件事咱们从长计议,我会给赵公子一个交代的,你放心,我是心里喜欢五妹妹得紧,她的婚事我定然是比四妹妹更上新些。”
这事便按下不提。值得高兴的是,二房在郊外的二十多亩田地,原本是一片荒地买到手中,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处理,这土地的种植能力竟然在不断地成长。
小丁子送来消息,说着地里头如今已经可以尝试种植一些粮食,并且不会再伤害土地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翻地、施肥、种植树木保护等,已经让着土地的肥沃度提升了颇多。
当然这也同小丁子在郊外亲力亲为带着大家坚决执行胡二少奶奶的吩咐密不可分。董秀湘拿着这张纸条,从头到尾,从上到下,把小丁子好好儿夸了一遍,专门儿说给家里头小六子、立夏和百灵儿听。倒是还把大家给酸到了。
“小丁子,这回你要看着他们佃户好好儿地把地给种植起来,我之前吩咐你的那些保护措施你还是要给我预备起来,免得后头又把地给伤了,那可绝对是影像咱们日后的收成的啊。”
小丁子却是嘴上说着好,心里头却十分别扭。
他当初答应二少奶奶去庄子上帮忙,又肯把自己的弟弟放在二少爷的身边,一是为了能帮着二房把产业置办起来,二也是二少奶奶答应他日后一定把他从庄子上接回胡家。
可如今,眼看着这庄子上就要步入正轨了,可二少奶奶把自己召过来竟然半分都没客气也没提到让他回到胡府,他心里开始对二少奶奶的作法犯了嘀咕。
“是,谨遵二奶奶的吩咐。”
另一边厢,刚打发了小丁子回到庄子上去盯着下人们干活儿,另一边儿绣坊的人就找上了门儿来。
相比庄子上的小有所成,绣坊里的事情反倒是已然步上了正轨,葛大娘也是将绣坊赚取的一千两银子送过来的。
绣坊如今由各位湖绣的绣娘们带着学徒们一块儿刺绣绘制一副的图样,速度也渐渐提了上来,而那些学徒的手艺也是渐渐涨起来。葛大娘作为资深的绣娘,也时常帮着董秀湘盯着绣坊里的各项手艺,每个绣娘能拿到的工钱也是不少,大家心中的备受感激。
董秀湘为人半分也不小气,拿出了一千两里头的二百两银子给了葛大娘。
“大娘,您拿回去给绣坊里的绣娘们把银子分了吧。具体怎么分,您就按照大家日常刺绣的速度以及质量来瞧,若是绣得又快又好的,咱们就多赏。至于学徒们,也按照每个人五两银子的标准赏给她们。当然,若是日后咱们赚的银子多,能分给各位绣娘们的钱也就会比今日多出更多来了。”
葛大娘心里头欢喜得很,“二少奶奶真是带我们极好,若不是有这么个湖绣绣坊,咱们这些老姐妹,还不是沦落到没活儿可做,贫苦地过日子。您是真好心,赚了银子还给了咱们好些。”
董秀湘只是客气地同她笑笑,又劝她别不好意思,这都是应该得的。
实则,她心里对葛大娘这些湖绣的绣娘们心里头十分放心,并不担心日后会有什么其他的布庄子、铺子的来绣坊把人挖走。不过面对那些新注入的学徒们,她就不敢有这么大的信心了。
总归做生意要恩威并施的,她反倒是想得通透。
而对于家中的那笔烂糊涂账,她也是只等着小百灵能有机会去翠峦那儿套出什么话来的。
只不过,让她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她有什么别的举动查出大房的不对劲儿来,大房就率先有了动作。
临近秋日转换冬日的时候,大房的少奶奶林氏就组织了一回赏菊宴,安排胡家的上下一块儿到大房的院子里来安排赏菊和黄酒。
董秀湘心理只是纳闷儿,既然要看顾两个孩子,又何来那么多闲情逸致能安排上一顿酒宴呢?这种事儿不是最让人心烦意乱了?
胡家许久未曾全家人聚在一块儿热闹了,郑氏自然是求之不得,赶紧招呼府里的人都来参加。这回就连一贯避而不出现的胡仲念都从书房里头出来歇息了半天。
不过,一贯敏感的董秀湘就总是觉得背脊发凉,这场赏菊宴,绝对是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