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蓮池大師《七筆勾》——捨棄今生(二)(2 / 2)
「誰識當人,萬古常如舊」,有誰識得當人自性?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亙古亙今,常自如如。印光大師說:「譬如真金打做馬桶夜壺,雖日盛糞,而金性仍然不變。打做佛像菩薩像,雖極其貴重,而金性仍然不變。世間人各具佛性,而常造惡業,如以金做馬桶夜壺,太不知自重了。若知此義,誰肯常作馬桶夜壺之下作東西乎?然人爭著做馬桶夜壺。百千萬億中,或有不肯作馬桶夜壺,一意要作佛像菩薩像,連天帝大王之像亦不肯作者,蓋甚少甚少也!」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你還是操心一下自己的生死大事吧。子女與父母無非是債權人與債務人的關係,應該徹底捨棄今生的所謂天倫之樂,尋求解脫。
「因此把貴子蘭孫一筆勾」,「貴子蘭孫」,指攀桂折蘭即考取功名科第的子孫,即世人所言有出息的、爭氣的後代。因此,要把兒孫攀宮折桂、封相拜候的想法徹徹底底一筆勾銷。
四、富貴功名一筆勾
「獨佔鰲頭,謾說男兒得意秋,金印懸如斗,聲勢非常久。嗏,多少枉馳求,童顏皓首,夢覺黃粱,一笑無何有。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
「獨佔鰲頭」,科舉時代中狀元稱獨佔鰲頭。十載寒窗,一舉成名。「謾說男兒得意秋」,金榜題名,高中魁首,這是男兒最得意的時候了吧。「金印懸如斗」,金印,官印。如斗,謂官印之大。官愈大其印愈大。「聲勢非常久」,雖然擁有斗大的金印,做很大的官,可這聲名威勢是不能長久的。古人說:「縱使英雄功蓋世,只留白骨掩荒丘」。
「嗏,多少枉馳求,童顏皓首」,唉!世上有多少追名逐利的夢中過客,徒勞地向外馳求,年紀不大卻白了頭髮,為追遂功名耗費心力。「夢覺黃粱,一笑無何有」,唐代小說中有著名的「黃粱夢」:有一盧姓書生,欲進京考取功名,途經邯鄲時很是疲倦而欲作休息。身旁有一老翁洗好了黃粱米正欲煮飯,見其疲累便將枕頭借給書生,書生頭靠枕頭很快入睡進入夢境。他夢見自己金榜題名,高中進士,並且娶妻生子,很快又官至宰相,仕途亨通,整整歷經四十年的富貴功名,顯赫一時。最後因犯罪而將被斬首時,他猛然驚醒,回頭一看,身旁老翁的黃粱飯尚未煮熟。老翁見他醒來便說:「四十年的功名富貴,很是暢快吧!」盧生心想:「他怎會了知我的夢境,想必是神仙來度化我。」於是便捨棄功名,隨老翁遁世修道。正夢之時真真切切、樣樣實有,但驚醒時一切皆歸空無。現實人生亦如同四十載的夢中生涯般,其實都是暫時的迷亂顯現,毫無實義。
印光大師說:「切不可求人天福報。凡夫有福,必造殺業,既造殺業,難逃殺報。況有福之人,不止造一殺業。然則求福之人,乃為自他求禍也。學佛之人,不可不知此義。」
「因此把富貴功名一筆勾」,因此,要把貪求功名利祿的思想痛痛快快一筆勾銷。
五、家舍田園一筆勾
「富比王侯,你道歡時我道愁,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嗏,淡飯勝珍饈,衲衣如繡,天地吾廬,大廈何須搆。因此把家舍田園一筆勾。」
「富比王侯,你道歡時我道愁」,榮華富貴、金玉滿堂,可與王侯相比,世間人引以為豪,有說不盡的歡樂喜悅,在修行人看來卻是無盡的憂愁。世間人認為物質豐裕的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樂的基礎,這種對幸福的理解實在太一廂情願了,仔細觀察每個貪求物質享受者的內心,都會發現其中飽含的痛苦。古人說,有一頭羊就有一頭羊的痛苦,甚至有一條茶葉就有一條茶葉的痛苦。這些物質世界五光十色的欲妙享受,非但不是幸福的源泉,相反正是痛苦的根源。龍樹菩薩說:「積財守財增財皆為苦,應知財為無邊禍根源。」
「求者多生受,得者憂傾覆」,這兩句話唯妙唯肖,大家都深有體會。絞盡腦汁、不擇手段拼命賺錢,賺到之後又患得患失,坐立不安,憂心忡忡。無也憂,有也憂。「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古人說「豈知住世金銀寶,借你權看數十年」,再多的金山銀山,銀行裡存再多的錢,暫時借你保管而已。一個人就算擁有整個地球的財物,臨終兩腳一伸,一分都帶不走。「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
「嗏,淡飯勝珍饈,衲衣如繡」,唉,粗茶淡飯勝過山珍海味,出家人樸素破舊的衲衣勝過金裝玉裹,少欲知足,無憂無慮。
「天地吾廬,大廈何須搆」,盡天地間的高厚廣遠,無非是我安居的茅廬,何必建造高廣的華堂豪宅?蓮池大師說「草食勝空腹,茅堂過露居,人生解知足,煩惱一時除」,以野草為食勝過空腹,以茅棚為屋勝過露宿,人生若懂得知足少欲,所有煩惱將一掃而光。大梅禪師也是「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一池的荷葉,足夠做衣服,還嫌多;樹上的松花,全當食物還綽綽有餘。
聰明不能敵業,富貴豈免輪迴?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唯有阿彌陀佛,可以依靠。可惜世間人知道的甚少,知而真信實念的更少。
「因此把家舍田園一筆勾」,因此,要把處心積慮廣置家產的念頭乾乾脆脆一筆勾銷。
六、蓋世文章一筆勾
「學海長流,文陣光芒射斗牛。百藝叢中走,斗酒詩千首,嗏,錦繡滿胸頭,何須誇口,生死跟前,半時難相救。因此把蓋世文章一筆勾。」
「學海長流,文陣光芒射斗牛」,學海,比喻學識淵博。文陣,猶言文壇,文場,因其角逐爭競。互不相讓,故稱之為陣。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此處代指天空,雲霄。學識淵博深廣如海,文章氣魄光芒萬丈。
「百藝叢中走,斗酒詩千首」,才華蓋世,身懷百藝,文字功夫上的各種技能,如詩、詞、歌、賦、書、贊、銘、記等各種文學體裁樣樣精通。斗酒詩千首,喝完一斗酒即可作出千首詩。唐李白有「斗酒詩百篇」之譽,唐王績被世人稱為「斗酒學士」,均指天才橫溢,能詩善文。
「嗏,錦繡滿胸頭,何須誇口」,唉!縱然才華蓋世,滿腹經綸,又有什麼值得誇耀和驕傲的?
「生死跟前,半時難相救」,要知道無常到來的時候,文字功夫救不了你。印光大師說:「一息不來,即屬後世。此時縱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亦無用處。若不及早修持淨業,待到此時,方知虛受此生。枉將宿生所種善根,盡消耗於之乎者也中矣。可不哀哉。」
蘇東坡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每到一處,必隨身攜帶一軸阿彌陀佛聖像,並說:「這是我往生西方的公據。」臨終時,呼吸微弱,惟琳長老前來提醒他提起正念。他無奈答道:「我也知道西方極樂,可是用不上勁啊。」友人也鼓勵他:「先生一生都在為此努力,此時更須著力啊!」蘇東坡應聲道:「著力即差。」說完,奄然而逝,世壽六十六歲。生死沒了。
世間修身立業,以至為聖為賢,若比往生西方,了生脫死之業,則小乎小矣。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因此把蓋世文章一筆勾」,因此,要把創作出蓋世文章流傳萬古的思想簡簡單單一筆勾銷。
七、風月情懷一筆勾
「夏賞春遊,歌舞場中樂事稠,煙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嗏!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後,可惜光陰,懡儸空回首,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
「夏賞春遊,歌舞場中樂事稠」,夏日觀賞風景,春天到戶外踏青,歌舞聲色場中意興濃密。「煙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煙花巷尋花問柳迷失了多少浪蕩子。親朋歡聚,酒席會上書畫琴棋。
「嗏!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後」,唉!可誰知風流一時,苦歸身後。《地獄門前──與李真刑前對話實錄》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李真為原河北省國稅局局長):
在獄中,李真對記者說:「送我上斷頭台的也是她(指其情婦),她若不穿上千元一件的服裝,不用數百元的化妝品,不為掙不到錢發牢騷,我也不會犯這麼大的事。」
這位鋃鐺入獄者在臨刑前對記者這樣悔恨:「刀不架到脖子上,就沒有切膚之痛。說實在的,我是從被判死刑後,才知道古人那些警示是多麼精闢,多麼重要。前段時間看書,還看到了一句話,也是警示好色之徒的,讓人毛骨悚然:『羅襪一彎,金蓮三寸,是砌墳時破土的鐵鋤。』想一想這幾年來,我與她的交往,還真是這麼一回事。我每滿足她一分心願,就等於讓她給我掘了一鍬墳土。我好像看到了,她一鍬一鍬的鏟起,漫天飛揚……她是誰,她為什麼這麼心狠?她笑著,但手裡的鏟子沒停過。現在我看清了,她就是秋蓉,那個送我下墓穴的女人呀……唉!過去的山盟海誓哪兒去了?過去的似水柔情哪兒去了?……過去的一切,難道過去的一切都是假的?……」
以上是一位死刑犯臨刑前的幡然悔悟,李真為了博取情婦的歡顏,逐漸使欲望膨脹到無法控制的地步,為追逐情欲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直至喪身,有理智的人難道不應該從這個活生生的劣性事例中吸取教訓嗎?
「可惜光陰,懡儸空回首」,懡羅,羞慚。白白浪費了寶貴光陰,老來羞愧後悔,可惜晚了。古人說「地獄盡頭成隊入,西方無個肯修行」。
「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因此應及早回頭,改往修來,洗心易行,把那尋愛追歡的風月情懷徹徹底底一筆勾銷。
結語
印光大師說:「縱令大孝尊親,極世間之孝養。富貴學問蓋世,亦幻夢中所現之虛華幻相。至現過之後,又有何實跡可得哉?則凡功名也,兒女也,學問也,名譽也,究於生死分上,了不相干耳。」古人說:「死死生生生復死,來來去去去還來」。我們已經在六道裡混了無量劫又無量劫,還要繼續混下去嗎?修行人要有志氣,從內心與六道輪迴來個一刀兩斷。「如今不做輪迴夢,只走人間這一遭。」
錯誤之處,懇請師父上人及諸位善知識批評指正,不吝賜教。阿彌陀佛。
慚愧弟子:釋自了叩呈——摘自净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