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2 / 2)
“你猜是谁?”
“朱翔。”邓言不假思索,“如果是韩煜,他不需要到现在才问医生和护士。我怀疑当年他和周芹的分手也可能跟此有关。在周芹的日记和里,虽然她有哀怨,但文字中可以看得出仍然还有感情。”走出树阴,阳光扑面而来,她抬起手,“周芹对爱有特别强烈的渴求,但她不肯直说,总是用一些……比较剧烈的行为来证明爱人对她的感情。咦,干吗盯着我看?”
“如果换成是你?”
邓言想了一会,“这个假设不存在,我跟她不一样,出生长大的地方不太讲究这些。你知道马斯洛需求吧?我对每一层都有需求,她看重的跟我不同。喂干吗又盯着我看?”
看你还挺有想法的。
官君才不老实告诉她呢,“奖金收到了吗?”
“收到了。”邓言抹了把汗,“我算把人得罪大了。钱通过邮政汇的,我收到后发短信感谢,人家作协老师傲娇地说,现在你不当我是骗子了吧。”她嘿嘿干笑两声,“我在网上订了包零食,聊表歉意。”
官君眼前立马浮起一个中年烟枪办公室男,平时捧个保温杯喝茶,有天突然收到一包瓜子核桃的小零嘴,“……”
“怎么了?”
“几时你要谢我的话,可以直接问我的需要。”
邓言白他一眼,“咱们是朋友,谁跟谁,还用得着那个。”
还真是四海皆朋友,“你就没想过,有可能周芹跟你是抱错了?”
邓言愣了下,“不可能。我读初中时特别矮,爸妈带我测过骨龄,初三那年一下子长了十几公分才赶上来。我肯定比她小两岁。”
这本来是官君信口胡说,如果抱错孩子,周家不砸掉医院才怪,只是觉得要撬开朱翔的嘴不是容易的事,所以……
邓言抓了抓头发气馁道,“要不算了?人家也没怎么的我,只是赶出来而已。”
“你的好奇心还真淡薄。除了写文还有什么坚持的?”
邓言认真想了会,“写文我也放弃过,不然就不存在坑了,只是过段时间又能恢复热爱,然后继续往下填。”她还在写民国那篇文,这时想到就觉得头大。看了许多资料,那个年代有没有空调,冬天用什么取暖,平时穿什么,有什么消遣,又要保持更新同时又要做别的事。“好累。”
好吧,她觉得那只无形的手又亲切地摸上头发了,缓缓的,温暖的。
“有谁能劝说朱翔?”邓言自言自语。
“没有。”官君真想不出有谁,朱翔父亲经常家暴,不是打老婆就是儿子,儿子从小跑出去跟爷爷奶奶生活。中学时跟朱翔来往最密切的两个同学,一个坐牢,另一个去外地工作,再比较熟的就是自己。同事中也说不上谁跟朱翔特别要好,他似乎一直是人群中的另类。
越长大越孤单。
邓言长舒一口气,“幸亏我已经找到终身至爱。”
官君满脸问号,她美滋滋地说,“写文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副作用很小,产品很大。”
官君乌云盖顶,“……”
签了出版合同,得了奖,邓言虽然告诫自己要低调,毕竟还是有些轻飘飘。虽然点击和收藏仍然不冷不热,可毕竟收到一点点官方认证么。去作协开会,想到就有点兴奋。
不行,不能满足温吞水般现状,“我可是想成为热文写手的人”。
邓言按住脸上的笑意,兴冲冲赶到指定的会议地点,在报到处拿到参会人员名单,领到装满的一个拎袋。
现代网络发达,许多工作事前已经在进行。交流会之前她按通知要求交了两万字文档,节选自自己的,也收到会务组发回的文件,里面有参会作者递交的作品。所有人在会前自行阅读,会上交流对彼此作品的意见。
毕竟作协组织的,邓言翻看名单,发现有文学院的专业作家,报刊杂志的记者,宣传部的兼职作家,还有诗人。而那些书,有最新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品,也有国内老牌作家的新作,极其有份量。
会前更是有一波互相交换实体书的小高/潮,有人直接带来两捆散文集,人手一本。邓言收了好几本书,有些心虚,签的出版合同只给十本样书,她都许给读者了,送人得自己买,但只收不给也不好意思。
交流会到一半,负责会务的接待方满脸喜色,迎进一行人,原来书记听说有这么个会议,抽空过来旁听。领导一段充满鼓励的简短讲话后,交流继续进行,眼看快轮到自己,邓言咽了口口水,心头扑扑乱跳。她还没忘记当初当读者写评,结果得到一个“你行你上”的私信。得努力夸别人,但也不能夸得太浮夸,不能让人觉得不真诚……
这时,接待方凑到主持者耳边,“书记得赶回去,没发言的只有一个写网络的了,我看她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今天就到这里吧。”
主持者看了看表,“各位,时间有限,我们今天交流到这里。”
捧着沉沉一袋书的邓言坐上公交车,把头靠在玻璃上,随着车身摇摇晃晃。
“吃小龙虾吗?我们用啤酒打开某人的嘴?”官君发信息来问。
邓言看着想笑,不知怎么又觉得眼眶有点酸胀,热热的液体好像要冲出来。
“能吃烧烤吗?”她问。
没关系,我只想成为热文写手。她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