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2 / 2)
深夜邓言写完当天的更新,伸了个长长的懒腰,奇怪,今天她怎么觉得韩煜没以前可恶,而朱翔,居然悄无声息,难道他找到了新的目标,已经忘记周芹。还有,官君。
唉怎么劝都有交浅言深的味道。
不想了。
邓言打开旧文,虽说一口咬定修文的不干,但她是有良心的作者,多多少少还是要修改,就是不想反复改个没完,改到最后她自己都不想看了。
关于读者口味邓言可以吐槽十分钟,而出版社的编辑口味呢,她觉得可以吐槽两小时。要有时代气息,要狗血,她真心弄不来!
邓言看了几分钟旧文,决定先刷一会群,看看同道中人都在干什么。嗯,有呼唤吃宵夜的,不过距离她三十公里,所以不用考虑了;有组团拼字的,作为一个慢手,她也不用想了;有位秀入账单的大大,等邓言点完后面有几个零,图恰巧撤回,那可绝对是金字塔的尖。
好气啊,自己做不到。能够写出二三百万字与极品斗其乐无穷,也是一种本领。
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找到的素材,邓言见过的活的最大的极品,也就是官君爸再婚的老婆和带着孩子在殡仪馆大闹的情人,但几分钟后那俩就被官君的姑姑给压下去了。可见只要有所求的极品,总还是有顾忌。
都吃五谷杂粮,谁没点毛病,邓言还觉得自己有病呢。
不想了,还是修文。从第一章开始看起,邓言只记得大概情节,具体细节全忘了,这次再看就察觉出当时的不足。也不是说都不行,起码文字顺畅,可如果是她,也喜欢挑情节紧张、风趣幽默的。
“钩子”下得不深,没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
下一篇一定得试试钩胃口的写法。
邓言长叹一口气,关了文档,“不忍回望来时路”,印成实体要是没人买真是丢脸。
朋友的回复是第二天早上八点来的,“乖,那是出版社的事,少想。”
能不想吗?邓言嚎叫一声,拉起薄被盖住脸。作为基本每个月要买几本实体书的人,她在书店见多了过季打折的,扔在一旁成一堆,封面积满灰尘。
什么时候是尽头,能够把1001脑洞写到精彩刺激啊!
邓言在床上发了会呆,才想起她约了周家以前的保姆见面,所以才会在这个点被闹钟叫醒。
“第一要自恋;第二,请参照第一条执行。”
“好像说得很对,但哪里又有点不对,这话是你照别人的版换了个脸吧。”
挤在早高峰的地铁里,邓言强忍不适跟朋友斗嘴。
“今天没上班?感觉你挺闲的。”
“不,想到你即将出书在即,粉红有望,我决定拿出诚意多聊三分钱流量。”
“还粉红……”不黑成墨黑就得拜神了。
嗯,扯太多的坏处是:邓言坐过了站,只好又往回坐了一站。
周家以前的保姆姓孙,住的地方是老小区,方便热闹。邓言在小水果店买了一大盒草莓加一袋苹果,作为这个时间点难得出现的年轻人,接受了一路的“审视”。
孙阿姨六十多岁,小房子四十多平方,隔成两间,收拾得挺清爽。
“韩总给我打过电话,说芹芹把遗产都给了你。”孙阿姨给邓言拿了瓶饮料,“你们年轻人都喜欢喝这个。你是不认识芹芹,不知道为什么给你?”
好透澈的阿姨。以邓言的年纪可以叫她阿婆,但孙阿姨不光房间干净,整个人从头到脚也齐整,看上去像五十出头。邓言嘴乖地还是叫阿姨。按理孙阿姨一手带大周芹,比亲妈相处的时间还多,周芹可以把钱留给她养老。
“我照顾她是每个月有钱拿,又不是义务劳动。她给你是因为喜欢你,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分,给就收好,反正她父母也不缺这笔钱。”
孙阿姨在周芹出生后到周家当保姆。那会周芹父母感情已经破裂,人前可以装,人后瞒不过保姆的眼睛。他俩为了一点小事经常吵到不可开交,具体怎么到这步,孙阿姨不清楚。但两人谁都不愿意带孩子,周母还会半夜去婴儿房看看,但看着就哭,小婴儿被吵醒了大哭大闹。次数一多,周母也懒得来。再后来两人离婚,周芹被判给周母,那天晚上周母喝醉后打了周芹,骂了许多难听的话,要她滚。不过以后再没提过这些话,母女很不亲近,又不住在一起,每年只有春节才见面。
“跟看仇人似的。”孙阿姨感慨道,“父母子女之间也讲缘分,芹芹的家长会都是我去开的,老师以为我是奶奶,还跟我说不要包办父母应尽的责任。”
周芹读大学后没住在家里,孙阿姨每天闲得发闷辞了工,每个月有固定的退休工资,手头又有一笔积蓄,在老年大学学画画,每周上两天课。
孙阿姨讲话快,又夹着一些本地方言,邓言灌了两耳朵周芹的生活习惯,走的时候晕头转向。
在阳台上看着邓言出了小区,孙阿姨给韩煜回了个电话,“该说的都说给她听了。传言的那些没讲,虽说人已经去了,但我一把年纪的人不能乱讲。”
“小姑娘很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