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书生背后藏长刀 > 陷阱

陷阱(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四川地动的天灾, 官民上下一心,平安度过。

和父终于归来,和家两兄弟到城外迎接。

“我儿又瘦了。”和父拍了拍和初的胳膊,心疼道,“我听你大哥说, 你将御书房恢复成原来的样子了?”

和初给他牵着马, 慢慢往里走着:“是啊,陛下说我记性好,这件事便交给我去做了。”

“小阳也黑了不少, 这一趟可辛苦?”

“父亲,说不上辛苦,能为国效力, 儿子只感到高兴。”和阳笑道。

金镇看了看和父的两个儿子, 羡慕道:“你这儿子养的好,又有本事又孝顺。我家那几个不成器,都不知道来接我。我还想着多干一天, 给他们多挣一天的富贵。”

和父劝慰道:“儿孙自有儿孙的福气, 我看你那几个孩子,都是有福的面相。”

金镇哈哈大笑。他这一趟出去,回来自然要高升一步, 以后儿孙们只要不犯事,就能锦衣玉食过这一辈子了。

一行人到城门口便分开了, 各自回家简单梳洗, 就要去面圣。

父子三人带着侍从往家里走, 路上和父忽然说想吃平乐斋的兔肉,让和初带着小厮去买。

等和初走了,和父与和阳进了间茶馆说话。

“有人给我写了信。”和父将信从衣服的夹层中掏出来。和阳接过去看了,脸色大变。

“广安侯怎么能……”竟然写信问和父要子。

虽然他们要了包间,小厮在门外守着,但和父还是努力压低声音:“你我都清楚,小初不是什么黄家人。他是,是,是那样的身份。”

和父说起来,心里还颤颤的:“我当时决定带他回家,便想着只把他当个普通孩子去养,让他读书明理,让他入宫当伴读,甚至看着他被流放,从未再想过他那样的身份能给他带来什么!”

“我明白父亲的心意。现在早就是殷家的朝廷了,他作为和家子弟活下去,才是最好的选择。”

和父怒道:“可有人偏偏不想让他安稳过一生啊。即便他是又如何,难道这天还能再变回去?文帝在时声望多高,不还是保不住皇位,小初一个所谓的后人,无名无望,他们怎么敢奢望能复位?”

“大概是因为,殷家朝廷没那么得人心,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吧。”和阳道,“其实,小初真坐上了那位置,未必能让他们满意。”

小初看似是老实性格,其实不然。

“父亲,我们该怎么办?”

和父道:“其实,现在的情况对小初来说,利大于弊。咱们不就一直害怕他的身份被人知道吗,现在多了一层身份,对他来说也是个保护。”

“这个儿子还真没有想到。”

“我们不妨跟广安侯府闹起来,闹的越大越好,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两家在争子。”

这样一来,所有人都只会想到和初或许是黄家子弟,不会再深究和初真正的身份了。

和阳犹豫:“闹大了,母亲怎么办?”

“你母亲如今总爱做噩梦,这事不能让她知道。正好借口她身体不好,把她送去河南的温泉庄子休养。多多的找人看着,别让有心人接触到她。”

和阳应下,说近日就将母亲送走。

两人商量好了,这才打开门往家走。刚到家门口,便碰上了和初身边的小厮安果,却没见和初。

“小少爷被大理寺卿拉走了,说有重大案子,要小少爷一起入宫帮忙。小少爷说不去,许大人强行把小少爷带走了。”

和父拧眉。

和阳忙解释:“父亲别急。许大人是看重小初,几次问陛下要人。若小初能去大理寺锻炼锻炼,积累些实绩,比在内阁熬资质强。”

“武人想法。”和父不悦道,“他走的仕途路,多在内阁熬几年,当丞相都有可能。”

和母迎出来,一家人说了会话,和父便匆匆入宫去了。

到了东暖阁,宝德引着和父在偏殿侯着。和父看着这里的一切,有往日的影子在,也有新帝新气象,他一时间感慨万千,一连吃了好几盏茶。

“大人耐心等等,金大人他们来了,好一齐回禀。”宝德给和父添茶。

这是天子身边贴身伺候的,和父不敢受,起身谢了好几回。

宝德笑道:“大人不必这般。这次你们父子三人都立了功劳,陛下自然有赏,往日家族荣光恢复可待啊。”

和父心中一动,宝德似是话里有话。

很快金镇几人都到了,和父顾不上再问清楚,进了正殿。

殿里除了殷景,许符与和初也在。几人请了安,由金镇带头将赈灾过程细细说了,还送上了万民伞。

殷景听了很是高兴,夸他们办差用心,造福百姓。又问了许多细节,他们几人一一答了。

“说起来,这次多亏了和大人。”金镇道,“和大人经验丰富。带着我们先摸清楚了真正的灾情,从知府,到里正,一级级明确责任,才保证了百姓没有因地动再遭受二次灾难,也节省了不少赈灾银两。”

殷景听了,夸赞了和父几句。让他们几人回去好生歇息,再写个细折子来,他自有封赏。

众人都退下,殷景却让和父留下来。

“大理寺正在查当年御书房被烧一事。和爱卿,你可有什么想说的吗?”

和父心中一紧,垂首道:“臣当时没在宫里,不清楚内情。不过,先帝既然已经查清楚了,想必也没什么可查的了。”

和初该受的苦都受了,和父是一万个不愿意此事再被翻出来。

“当年的事,尚有疑点。”殷景慢慢劝道,“此事大理寺重查,许符已经查出几个问题来了。许符,你来说一说。”

许符便出列,说了好几个疑点。

趁着许符说的空当,和父偷偷给和初使眼色,和初悄悄摇了摇头。

他在大街上被许符拉到宫里,许符只说有重大案子,哪里知道竟会是他的案子。

事先,殷景可半点口风都没跟他透漏。

这是惦记着恢复他们家爵位呢。

“既然有这么多疑点,那就仔细地查,需要问宫里什么人话,你直接找宝德要人就是。”殷景挥手让许符退下。

许符不肯走:“陛下,若此事查明了,能不能把和初给臣啊?”

殷景皮笑肉不笑:“说不定这案子没有冤情,这位朕得再处置一遍。”

许符立刻道:“那就关到大理寺的牢里,这样臣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问他。”

和初:“……”

殷景:“……”

和父怒目而视!

待许符走了,殷景忽然收了帝王的威压,让宫人给和父搬了凳子坐,还温声问了和父一路上是否劳累等等。

和父受宠若惊地坐了。

殷景没再说什么吓人的话,很快放他们父子走了。和初扶着和父往外走时,能感觉到和父的手都是凉的。

父子二人一路无言,直进了府里的书房,把和阳从兵部叫回来,这才关门上说话。

提起陛下要为和初翻案的事,和阳倒是没和父那般吃惊。他知道两人的关系,知道陛下会护着和初,但是也没想到陛下竟然有心到会给和初翻案。

“为父是想,左右小初什么苦都吃了,再翻案,会不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是和父胆小,支持先帝的可大有人在。

和阳道:“陛下不是想一出是一出的人。他既然开口提了这事,吩咐大理寺放到明面上去查,那他肯定是有把握帮小初翻案了。这样也好,小初背着罪名进了内阁,难免被人指指点点。去了罪名,小初以后仕途会更顺。”

和父与和阳还在商量要不要翻案,和初却直接开口说翻案该如何做。

“其实翻案最大的阻碍,一个是太后,一个是先帝的亲信。太后现在与先帝那群臣子已经决裂了,她能用的,无非就是黄家和齐家。”和初提笔在纸上写了“黄”与“齐”两个字,冷静分析说,“黄家子弟没什么冒头的,唯一厉害的是这位广安侯。”

说到这儿,和父和阳都忍不住看和初。

和初还沉浸在他的分析说,他提笔将“黄”字画了个十字叉:“广安侯身边有黄景,这位跟太后明显不对付。广安侯夹在中间,必然难做人,此事太后支使不动他。”他没明着说的是,广安侯自然愿意要个没有污点的侄子。

“齐家嘛,齐富安虽然得圣宠,不过今年以来,他一直被外派,原来在工部牢牢控制的势力早被人钻了空子。”和初在“齐”字上画了个斜道,“我们要让齐家不出头,最好是让广安侯拉住齐富安。”

“怎么拉?”和阳道,“齐富安又不傻,一个是快病死的广安侯,一个是当年太后娘娘,他自然站太后这边。”

“未必。广安侯难道想不通你说的道理?他以前没指望,自然什么都不想。现在却是有了个侄子,还想把爵位保下来,他想护着这个侄子,就得给这个侄子铺路,找助力。你说,全皇城那么多世家,哪个家族与广安侯情分最深?”

“齐家。”和阳答道。齐富安不仅是太后的妹夫,也是广安侯的妹夫。

“对,所以广安侯一定会帮黄景拉拢到齐家。黄景不是没婚配吗,齐家可是有女儿的。一旦齐家跟广安侯绑的紧了,就不会事事听从太后的意思了。”和初的手指在“齐”字上点了点。

和父却不信:“如果黄景求不来爵位,齐富安是不可能把齐家女儿嫁给他的。”

“那就得看广安侯的本事了。”

和阳问:“这还只是太后,还有先帝那群亲信。他们可不乐意陛下推翻先帝亲审的案子。”

“这群人现在很大一部分都想着效忠新帝,他们固然会反对,但只要殷景态度坚决,他们不会如何。只有这一位,对先帝的忠心可是实打实的,必须除去。”

“哪个?”

和初提笔写了“何津”二字。

*

火烧御书房一案,被大理寺重新彻查,不出一日,全皇城都知道了。

各家都关起门来琢磨陛下的意思。

这是为昔日伴读出头,还是想重用和家?

和家文有和初,武有和阳,和忠又是个能吏,和家确实有可取之处。

不过,和家没有其他可出头的子弟,只凭三人,哪怕以后三人都进了内阁,和家也成不了太大的气候。

现在,只有家族才是最可靠的保证。

和初日日被叫到大理寺问话。许符也不客气,除了问他御书房的案子,大理寺堆压的那些查不出的陈年旧案都丢给他。

他是忙得脚不沾地,比大理寺所有的官员都忙。

别人见他脾气好,说话总是带着笑,似乎做什么都不会生气,遇到难事也来问他。

御书房的案子还没查清楚,和初已经帮大理寺查清了许多案子。

熬了几日,和初奉旨进宫,忍不住给殷景倒苦水:“我这手可是受过伤的,天天让我在大理寺写这儿写那儿的,你看,手指都翘起来了。”

殷景头也不抬,继续批阅奏折。

和初站在一边委屈巴巴:“虽说能者多劳,可我一个人干了五个人的活。大理寺那群人,谁见了我,都跟看见金子似的,恨不得逮住我亲两口。”

殷景的手一颤,朱笔在奏折上留下长长一道。

“我知道你想让我得到许符的青睐,从大理寺做出实绩来。”和初叹气,“唉,可我也是个人,我也有脑子转不了弯的时候,我……”

“别废话,说吧,想去哪儿,去几天?”殷景才不信和初的鬼话。和初那脑子,怎么会有不转弯的时候?

和初被猜透心思,不好意思地上去磨墨:“我想去一趟江集县。我听说,你明日让我哥去那里公干,正好我搭了他的车一起去,也安全。”

殷景停下笔,看着他:“去江集县的差事,是你哥主动求的。你们两兄弟想做什么?”

“我有事当然不会瞒你。”和初道,“就是怕我身份的事传到我母亲耳朵里,让她伤心。我和大哥都想着,送母亲去河南的温泉庄子里休养,避开这一切。那温泉庄子就在江集县的附近。我和大哥都想去送送。”

“和初。”

“嗯。”

殷景肃容道:“你看着我的眼睛,没骗我?”

和初就直勾勾地盯着他,看进他的漆黑的眼眸中,那里有自己的倒影……

和初情不自禁,凑前,“吧唧”亲了殷景一口。

“你……”殷景被磨得没了脾气,反抱住和初亲起来。

在这事上,和初一向是只管开头放火,不管最后灭火,什么事还得靠殷景努力。

*

因为要重查御书房一案,太后听到消息后,生生气晕了过去。

殷景过去请安,黄氏挣扎着起来,指着他颤声道:“你、你实在是糟践我的心。”

“都退下。”沁岚看陛下一眼,带着宫人退了出去。

殷景跪到床榻上,任由黄氏斥责他,半响才开口争辩。

“母后,御书房一事,你我心知肚明,本就不是小初的错。他救了你我,你却栽赃陷害他,让他受流放之苦。母后,朕做不来恩将仇报的人。”

黄氏气极反笑,不顾体面地捶床道:“你做不来,哀家能!哀家为何祸害小初,不都是为了你好!”

“您口口声声说为了朕好,可您却往朕心口扎刀子!”殷景压着声音,却又辩驳的额上青筋暴起。

黄氏道:“我受了骗,只当你将小初看的比别人稍重些,还苦心帮你选妃,原来你对他还是这般用情至深。早知,我当时就不该给他留条活路。”

“母后,哪怕当时朕懵懵懂懂,也绝不会让您害了小初性命。他被流放,也是朕发现自己在这皇城太过无能为力,就想把他远远送走,送到一个朕能护着他的地方!”

“眼看和家要复起了,给他撑腰的人多了,你便不肯骗哀家了?”

殷景笑着站起来,坐到床边:“这御书房一案,朕必须重查,还希望母亲早早舍了几个宫人,莫气坏了身子。”

“这案子偏是查不得!”黄氏道,“他的身份你应该已经知道了,他是山东黄家的嫡子!”

“是。”殷景态度冷淡。

黄氏道:“你可知道黄家到底为什么一分为二,为何哀家不让兄长认黄景?”

前一点,殷景听小初提起过:“是因为家里两兄弟政见不合……”

“不过借口罢了。是因为那个黄家家主像何津一般,为当时的皇帝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后来,甚至还帮文帝偷偷养儿子。山东黄家追随的可不是你姓殷的皇帝!他们手里可能就有文帝后人,这样你还敢给他爵位,还敢为他翻案吗?”

殷景怔住。

“政敌向来都是你死我活。和初是山东黄家人,他现在能爱着你护着你,可他的家族若逼他呢,他还会选择你吗?人都得靠着家族才有安身的所在,他难道不知这个道理?”黄氏步步逼问,“这样一个逆贼家族出来的人,你敢收了当枕边人,你不怕他趁你睡着一刀砍死你吗?”

“母后,别说了。”殷景面色发黑。

黄氏力气用尽,跌回床上,无力摆手:“他就是文帝煅出的一把刀,你愿意抱着他,被他挖心掏肝,也都随你。我这半截入土的老太婆护了你半辈子,也管不了你了。你走吧。”

“母后。”殷景态度坚决说给黄氏,也像是说给自己听,“他永远不会害朕。”

从太后宫里出来,殷景脸色一直很不好看。宝德小心翼翼伺候他回了东暖阁,差人去请和初,也只有和初能哄得殷景高兴了。

内阁大学士何津一直在偏殿候着,殷景回来,他便进去面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