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赌上国运(2 / 2)
一人正是中臣镰足,另一人是个古铜色皮肤的汉子,此人虽然身材矮小,却极为壮硕,穿着一身紧身鲨皮衣,仿佛一块黑石墩子。
“殿下,军队已集结完毕,阿倍比罗夫已去向大王禀告了,您还有什么要交代的吗”中臣镰足问。
中大兄凝望着那黑石墩子,缓缓道:“鬼岛将军,这次可全靠你了。”
黑石墩子鬼岛川清抱着手臂,懒洋洋的道:“当初说好了军队都让我统领,如今却只给我三支船队,哼,还说什么都靠我”
中臣镰足沉声道:“鬼岛将军,王子殿下已经尽力,其他军队不在他掌握中,他如何能给你统领”
鬼岛川清用小指扣着耳屎,眯着眼道:“我不管,反正如今跟说好的不一样,打输了别怪我。”
中臣镰足大怒,正要发作,中大兄却抬了抬手,示意他闭嘴。
“鬼岛将军,你知道这次我们出击的军队有多少吗”中大兄问。
鬼岛川清将指甲缝里的耳屎吹了吹,笑道:“好像有七八万吧。”
中大兄沉声道:“不错,而且都是各地精锐,这一战,可以说赌上了倭国国运,若是输了,便有灭国之危。”
鬼岛川清笑眯眯道:“我是个海盗,您跟我说这些,可没什么用。”
中大兄道:“您原本是美浓青龙寺的僧人,我听说青龙寺后山的樱瀑布,是美浓一绝,您也不希望那片美景,毁于战火吧。”
鬼岛川清沉默了一会,道:“王子放心,鬼岛定会竭尽全力。”
中大兄点点头,道:“那就好,去吧,这一战获胜后,我们一起在美浓青龙寺喝酒。”
鬼岛川清行了一个倭国礼节,告退离开了。
因为唐朝增兵,倭国也扩增了军备,战船已接近两千多艘,密密麻麻的停靠在海岸之上。
远远看去,仿佛飘散在大海上的一大片海藻。
因为军队太多,根本无法统一指挥,六万八千多人的军队,分成了十二个船队,每只船队五千多人。
船只太多,为防止船只撞击,每只船队相隔一刻钟出发,首尾相连,有如一条海上长蛇。
阿倍比罗夫的船队,位于蛇头第一艘船。
他自出海后,始终抬头望着天空。
如此寒冷天气,并不适合海战,倘若气候变得恶劣,船队必须立刻返回港口,放弃一切计划。
幸好,今日的天气和预测的差不多,虽算不上晴空万里,却也不会出现太大的海浪。
倭国的九州岛,距离百济有六百多里,鼓足风帆,三四个时辰就能抵达。
不过要抵达百济,必须先绕过新罗。
倭国与新罗之间,虽暗中同盟,但依然相互防备,如此大的船队行动,自然瞒不过新罗。
正午时分,新罗良州守将便得到急报,有倭国大量船队,正朝新罗逼近,在距离新罗百里左右,转道向西。
他急忙派人快马传信,将消息传回都城。
当新罗王金春秋得到消息时,已到了下午时分。
金春秋急忙召集大臣们商议。
金法敏笑道:“父亲不必担心,倭人的目标肯定是熊津港的唐军!”
金春秋目光闪烁着,狐疑道:“他们不是答应唐朝,要攻打虾夷,怎的掉头去打唐军”
金庾信眯着眼道:“大王,唐人有一句话,叫兵不厌诈,倭人看来已深得其精髓。”
金春秋想了想,微笑道:“很好,想不到倭人竟把所有人都给骗过去了,以前倒是本王小看了他们。”
金法敏笑道:“父亲,咱们正可坐山观虎,倘若倭人胜,就趁机进犯百济,若唐人胜,就联合大唐,出兵倭国。”
金春秋捻须道:“此计甚妙!金大将,军队那边也要做好准备才是。”
金庾信道:“臣领命。”
话分两头,倭军绕过新罗后,又沿着百济海岸,一路向西。
不多时,船队便抵达了白江口。
白江口是百济第一江“大江”的入海口。
阿倍比罗夫当即传令,让六支船队沿着海口进入大江,由副大将苏我赤兄统领。
他自己则带着剩下的六支船队,前往攻击熊津港。
夕阳西沉,暮色苍茫。
阿倍比罗夫迎风而立,站立船头,手持利刃,想到即将突袭唐人营寨,又是兴奋,又是紧张。
半个时辰后,暮色更沉,沿途并未遇到哨船,可见唐人已沉浸岁末喜庆之中,毫无防备。
又过一刻钟,前方黑影重重,已能瞧见港口轮廓,黑影之中,隐隐传来火光。
阿倍比罗夫自以为计划得逞,迎风大笑,朝前一指,道:“谁愿做先锋,痛击唐军”
一名倭将上前,道:“我上条中信愿往。”
阿倍比罗夫准之,将第三船队交给他指挥。
倭将跳下一艘小船,传下号令,数十只小船随他朝港口冲去,有如离玄之箭。
只须臾功夫,众船杀上港口。
此时阿倍比罗夫的座船距离港口已近,眺目远望,只见唐军港口一片混乱,四处火起,喊声震天。
阿倍比罗夫大喜,笑道:“都说唐人如何了得,今日一见,言过其实。”
一名倭将道:“还是王子殿下的计策高明,唐人毫无防备。”
阿倍比罗夫瞪了那人一眼,道:“胡说,这都是女王的谋略,再敢胡言,军法处置。”
那将领低头不敢多言。
此次计划,除了突袭唐军外,还要联合百济军队,攻打泗沘城。
阿倍比罗夫见头战如此顺利,当下命三支船队守住港口,亲率另两队蹬港,好尽快结束此战。
当他上得岸后,上条中信来报,唐人已经溃败,弃港而逃。
阿倍比罗夫当即亲率人马,前往追击,追不到两里,忽见前方火光明亮,一处矮坡之上,停着一支唐军。
只听为首的唐军将领大喝一声,提枪策马,朝倭军冲杀而下,正在溃逃的唐军也忽然掉头,反杀而来。
有倭将叫道:“不好,中计了。”
阿倍比罗夫深知这种情况下,绝不可混乱后退,大喝道:“不必惊慌,援军稍后即到,正面迎敌!”带着人,与唐军奋力厮杀。
然而倭军披甲不足两成,无论气力、斗志、技巧皆不如唐军。
战不多时,倭军便节节败退,阿倍比罗夫也被一名唐将捅了两枪,身受重伤,只得后退。
撤到港口,正想据港而守,让海面上的倭军来援,却见海面上出现一支庞大的船队。
船只不多,却都是怪兽一般的巨大战舰,乘风破浪而来,箭矢如雨,船上还有拍杆,每一次落下,像拍苍蝇一样,将一艘倭国小船拍毁。
倭军在前后夹击之下,顿时溃不成军。
阿倍比罗夫不住呼喊,督军死守,固待援军。
厮杀持续了整整一昼夜,天色微明,倭人死伤无数,却依然看不到援军。
阿倍比罗夫躲在水港之中,不住催兵抵敌。
一名倭将道:“大将,一夜过去,不见援军,只恐援军也受埋伏。”
此时暮色虽沉,借着一缕东升阳光,隐隐可见四周倭军尸体不计其数,前方喊杀声越来越近,却是倭人斗志衰竭,挡不住唐军逼近了。
阿倍比罗夫心知败局已定,等天色明朗,再无逃脱机会,当即跳上一艘小船,扬帆而逃。
唐军虽堵住水港,然港口处水势宽阔,倭人船只又小,一心逃亡的话,唐军很难阻截。
阿倍比罗夫借着黎明前的昏暗,从一艘唐军大船侧面逃走。
经过之时,忽听“砰”的一声响。
前方一艘倭国小船被唐军拍杆击散了架,倭军纷纷落入水中,在冰冷的海水中不住挣扎。
阿倍比罗夫催船急行,幸而躲过拍杆攻击,很快冲出唐军包围。
回头看时,港口已被唐军夺回,这三万多人的倭国主力,只有不到一千人逃得性命。
阿倍比罗夫一路南逃,临近白江口时,远远便看到火光冲天,海面有如火滚。
白江口入口狭窄,一旦被堵,情况只会比熊津港倭军更惨。
阿倍比罗夫不敢多看,命船只绕过白江口,急往九州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