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改天换地(2 / 2)
金星改造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个曾经被视为遥不可及的梦想,如今已成为现实。大规模的移民浪潮随之而来,人们怀揣着对新家园的憧憬和希望,纷纷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第三空间移民了一亿人口,而金星则接纳了足足六个亿的华夏子民。与此同时,月球和火星也迎来了新的居民。曾经熙熙攘攘的华夏本土,如今只剩下六亿人口。人口的变迁促使着华夏大地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的政策大规模推行,曾经的广袤农田逐渐被郁郁葱葱的森林所覆盖。取而代之的是大规模建设的机械化农场,机器人成为了农田里的新“农民”,精准而高效地完成着各项农事操作。而正常人则可以通过先进的无人机技术,随时随地查看农田的状况,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得到精心的呵护。
随着人口结构的调整,富裕人员被编入了军队预备役。每人都必须进行为期半年的军事训练,以增强国家的国防力量,保障华夏在这全新的星际时代中的安全与稳定。
在这一系列变革中,第三空间的入口成为了重点管控区域。它被固定在神秘的炎黄岛,由江辅国特战队驻守。任何想要通过入口的人员,都必须提前上报并获得批准。对于那些妄图强闯的不法之徒,特战队将毫不留情,格杀勿论。
如今的华夏,虽然重工业已迁移至金星,但本土的轻工业和农业在科技的助力下,依然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城市中,智能化的工厂生产着高品质的轻工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而在乡村,机械化农场产出的丰富农产品,不仅满足了本土需求,还为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物资支持。
夜幕降临,华夏大地上灯火辉煌。人们仰望星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这片古老的土地,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陈小凡启动了那宏伟得令人心潮澎湃的木星建设计划。原本,木星上那规模较小的基地,在这苍茫宇宙中显得如此微不足道,根本无法承载未来的梦想与希望。陈小凡目光坚定,胸怀壮志,他决心要将这个基地打造成为一个能够容纳百万人的超级基地,使之成为人类在宇宙中的璀璨明珠。
陈小凡放心地把这个艰巨的建设任务交给了狄伟和隋原杨振华。狄伟,那个头脑敏锐的管理者,思维犹如繁星般璀璨,总能在复杂的局势中迅速找到最佳的决策方向。隋原和杨振华,勤恳实干的操作者,他们的双手仿佛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将一切计划精准地付诸实践。他们二人,一个出谋划策,一个冲锋在前,无疑是天造地设的绝佳组合。黄晓英三女也没闲着,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为了助力他们的工作,陈小凡毫不犹豫地将先进的登陆艇交到他们手中。这登陆艇如同宇宙中的闪电,是高速交通工具中的翘楚,能够在各星球之间迅速穿梭往来。有了它,物资和人员的运输变得高效而便捷,为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而在后方,甄义则如同一位默默耕耘的守护者,承担起了琐碎却至关重要的后勤工作。他精心管理着物资的调配,每一颗螺丝、每一块板材,在他的安排下都能在需要的时候准确无误地送达建设现场。他时刻关注着建设团队的生活需求,哪怕是在这艰苦的木星环境中,也能让大家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就像黑暗中的明灯,照亮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在建设的初期,狄伟和隋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木星上恶劣的环境仿佛是一只狰狞的巨兽,时刻企图吞噬他们的希望。强大的辐射如无形的利剑,威胁着他们的健康。不稳定的地质结构更是让施工如同在刀尖上跳舞,稍有不慎便会功亏一篑。
然而,他们从未退缩。每当遇到技术难题,他们便会在小型飞船中,对着复杂的图纸和密密麻麻的数据,激烈地讨论解决方案。那一盏盏灯光,在木星的夜幕下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他们坚定信念的象征。
时间在汗水与拼搏中悄然流逝,基地的雏形逐渐显现。巨大的金属架构在木卫二的表面矗立起来,宛如一座未来之城的脊梁,坚强而有力。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中却充满了自豪和期待。那是对未来的憧憬,是对梦想即将实现的喜悦。
在这遥远的木星之上,他们用勇气和智慧书写着人类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