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1978合成系文豪 > 第457章 提前发表

第457章 提前发表(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让他名字排在我前面儿。”

农展馆南里10号。

“怎么样这楼够可以的吧。”

王濛带着江弦参观了一遍《人民文学》和《人民文摘》的新地盘。

光鲜亮丽的写字楼,当然不是沙滩北街2号的抗震棚可以比的。

“挺好,挺好。”

“看看吧。”

王濛笑着递过来一份报纸,江弦瞥一眼,抬起头错愕的看向王濛。

“《明报》”

“.”

王濛微笑不语。

江弦一看他这表情,就知道又到了王老师给他“惊喜”的时候。

《明报》差不多是香港如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

有人把它比喻成香港的《泰晤士报》。

其掌门人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武侠小说作家:金庸。

据说当年,金庸刚创办《明报》不久,当红影视明星夏梦去参加了一次长时间的国外旅行。

于是金庸在《明报》上系列报导夏梦的旅行踪迹,还腾出版面开辟了一个“夏梦游记”的专栏,一连十多天刊登夏梦的旅行散文。

简直是把“喜欢”俩字写报纸上了。

《明报》这么一份以报道和评述世界大事和社会大事为主的报纸,竟然专门为一个女明星开专栏,刊发她的游记。

后世那些短剧里霸总无厘头爆宠女主的套路,跟金庸先生一比,弱爆了简直。

“江旋风”

江弦看了眼王濛让他看的版块儿,这个非常醒目的版块儿刊登了一篇报道:

“香港青年热捧,‘江旋风’席卷全港!”

“作家江弦所作名为《你别无选择》的中篇小说在大陆文坛掀起巨浪,这股浪潮迅速席卷香港,被本地媒体称为‘江旋风席卷’。”

“小说以某音乐学院作曲班学生为原型,描绘了一群‘不务正业’的天才在僵化教育体制下的挣扎与反叛。

主角李鸣反复思考退学的情节,马力之死的荒诞象征,以及贾教授与金教授的保守与革新之争,直击青年对权威的质疑。”

“小说在香港引发抢购潮,学生群体争相传阅,甚至自发组织读书会讨论书中人物的命运。

采访中有读者道:‘我们像李鸣一样,在考试与理想间撕扯;马力之死让我们看到体制的冷酷,而董客的投机则像极了社会现实的缩影。’”

“学者卫建民指出,小说通过夸张的校园生态揭露了教育体制的僵化,而香港青年从中读到的不仅是文学实验,更是对自身处境的隐喻:在殖民的迷茫中寻找身份突围。”

“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院长金耀基在采访时回答:《你别无选择》已成为香港青年反叛精神的文学图腾,其影响力甚至跨越代际,成为一代人追求自由与个性的文化符号。”

“.”

江弦来来回回读了几遍,这通篇的文字,其实就一个意思:

《你别无选择》在香港火了!

前不久,作家出版社在香港出版了一批国内先锋优秀小说作品集。

《你别无选择》正在此列。

这也是香港青年们读到这篇小说的原因。

“如果不是我在香港的朋友告诉我,我都不知道这篇小说会在香港火成这样。”王濛激动的说。

江弦倒没觉得太意外。

《你别无选择》的主题,以及小说的内容,的确和香港青年们的思想相照应。

因为彼时的香港青年,正经历社会转型期的思想激荡。

这批青年是迷茫的。

因为就在去年,经过整整22轮的谈判,我们终于签订了回归条约。

《你别无选择》之中“别无选择”的宿命感与“必须选择”的叛逆冲动,恰与香港青年对身份认同与自由表达的渴求不谋而合。

因此,这篇小说才能够在香港大获成功。

“‘江旋风’,你要是去香港办一个签售会,排队的人恐怕能排满整个皇后大道!”王濛道。

“您客气了。”

江弦自谦的笑笑,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表现得有多激动。

王濛看在眼里。

心里那叫一个欣赏。

江弦这个年轻人身上有种气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哪怕是作品火遍拳香港,也只是微微一笑。

嗯,这才是干大事儿人应该有的气度!

不过也有可能是江弦见惯这样的场面了。

他在香港早就有了名气,虽然不是在文坛,因为他最早在香港爆火的作品是《霍元甲》那部电视剧,当初在香港一经播出,收视率达到惊人的86.5%。

“你写的这篇《你别无选择》真是意义非凡。”

王濛回想了下近期的文学氛围,忍不住感叹道:

“这几个月,现代派的作品跟井喷似得在文坛大量发表。”

毫无疑问。

这样的结果要归功于《你别无选择》这篇小说,归功于江弦。

这一点在文坛已经达成了共识。

事到如今,已经有很多人复盘过《你别无选择》发表后引起的一波三折。

刚发表之后惹来批判声一片,结果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小说的内涵被重新理解、被颠覆,评论家们甚至将其评价为“真正的现代派小说”。

而后更是《人民x报》发文评价,对这篇小说给予了官方意识形态的肯定。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西方现代派作品已经流派纷呈,遍及了全球。

而从江弦的这篇《你别无选择》开始,“现代派”色彩同样浓厚的作品陆续发表,中国也能开始生产像西方那样的“现代派”作品。

从这一点上来说,江弦和这篇《你别无选择》的功绩,无疑是不可忽略的。

在将来,这篇小说的文学意义也是要被铭记并被反复提起的。

“我那篇小说你看了么”江弦话锋一转,忽的问道。

王濛笑了笑,“我正要说那个。”

两人讨论的,自然是江弦前不久寄给《人民文学》的那篇新作。

“你怎么会想到写这样一篇小说”王濛好奇的问道:“是受了最近中日围棋擂台赛的影响”

“这几个月确实没少看棋。”

江弦笑了笑,“你觉得写的怎么样”

“好!”

王濛一脸赞叹的表情,“读完以后,荡气回肠,令人凛然难忘,我已经安排在下一期《人民文学》上发表了。”

“另外呢,还有件事儿要和你说。”

“什么事儿”江弦疑惑。

王濛神秘一笑,“我把你这篇小说拿给上面看了,你猜上面怎么说”

“怎么说”

“具体怎么说的,我就不复述了,你只要知道,上面下了命令,让《人民文学》下一期提前几天发行。”

“提前几天发行”

江弦一脸意外。

刊物发行都是有日子的,提前几天发行这种事,他闻所未闻。

王濛解释道:

“这是上面特意吩咐的。”

“这是命令。”

“必须在聂卫平迎战小林光一之前,发表你的这篇小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