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更新(1 / 2)
昨儿夜里落了半宿的小雪,地面上有一层薄薄的积雪。.
京都还是一如既往的繁华热闹,道路两侧的商铺栉比鳞次,街上摆着各色的小摊子,卖东 西的小贩在吆喝,路上行人往来,车水马龙,络绎不绝。一辆马车从路上走过,赶车的车夫小 心的驱赶着马,注意着不要让马撞到了人0
坐在马车里面的人听着外面热闹的声音,忍不住的伸手撩起窗帘,往外面看了一眼,看到 外面的行人和车马,白羽心想原来这就是京城啊,这就是他对京城的第一印象。
“你们是第一次到京城来吧,是不是觉得京城很热闹,有很多的人? ”李问看到白羽撩起 车帘往外面看,他笑着说道,“我还记得我第一天进城,抬头望向这京城的城墙,当时就在想 ,京城的城墙都比别处的要高。”
这就是天子脚下,比别的地方的人都要繁华,许许多多的商人往京都而来,又从这个地方 往四面八方而去。但是要想在这皇城中站稳脚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人满怀希望到这 个地方来,最后是一身落魄的从这个地方离去,少数的人能在这个皇城中混出名堂来。
从目前来说,他算是这许多人里面比较幸运的一个,他一到这京城就得到了天子的青睐, 考上了状元,被赏赐了一座六元府。而他的老师曾教过太子,他和太子有一层潜在的关系在这 里,尽管他并没有刻意的去和太子細关系,太子以然是对他有特别的照顾。
而在上京城的路上,他遇到了赵向毅,两个人从相遇到相识,最后确定了彼此心中对对方 的心意,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尽管这一段关系还不能被外人所知,但是他们在一起,是他们的 事,与外人无关,只要他们自己感到快乐和幸福就好。
李问不知道自己往后会如何,会是当到一品大员,还是有朝一日一不小心就惹得天子震怒 ,丟了官职,灰溜溜的滚出京城去。但是无论往后如何,他都觉得自己这一趟到京城是值得的 ,他去尝试了从前所没尝试过的事情,遇到了一生想要在一起的人,大概后者才是他这一趟到 来京城最大的收获。
“的确是。”白羽点了点头,昨曰进城,他抬眼望了一眼城墙,京都的城墙是他所见过的 最高的。
两个小的肌在窗口往外面看,冷风从拉开的窗口吹进来。
李问说道,“李浩鹏,把窗帘放下来,带着弟弟坐好了。”正好今日书院休沐,放一天假 ,家中小儿不用到书院去读书,干脆他就带两个小子一块出门,出来外面看看。
正好他今日出门也有事,顺便出来办了。
“哦。”听到他哥哥喊他,李浩鹏莱乖的把帘子放下来,屁股坐的端正。
看到两个小儿并排坐在一起,摸样乖巧,李问忍不住的就笑了。
见到他哥笑,李浩鹏也跟着一脸傻笑,对着他哥一脸讨好,问道,“哥,我们这是去哪?
“不是说要送阳阳去读书吗?咱们先到高先生那儿去,带阳阳去见高先生,得了先生的同 意后,以后就能让阳阳和你一块去读书了。.”李问今日随口考问了小儿几句,这孩子都能答上 来,学过的书朗朗背出,这个孩子的确是个聪明的,起码脑子比他家这个还要好,日后用心培 养,没准还能能成才。
白羽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昨日李六元才说这事,今日就带阳阳去见先生了。
“好耶,以后我就可以和阳阳一起去读书了。”李浩鹏高兴的就差没跳起来,拉着阳阳的 手兴奋的说两人以后可以一起去读书的事。白景阳知道自己可以和小哥哥去书院读书,心里也 挺高兴的。
见到这小子乐的找不着北了,李问哼了一声,说道,“正好我也有一点时间没见过高先生 了,顺便问问高先生你在书院里的表现如何。”
“……”李浩鹏脸上的顿时没了,老实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抬眼小心翼翼的看着他哥。
马车穿过行人往来的街道,没一会就到了高先生住的小院。
“叩叩——”
从马车上下来,李问让人去敲了门,身边带着两个小儿,白羽跟在后头。
院子的门从里头打开,李问表明了他的身份和来意,开门的老奴请了他们进去里头。高先 生就在家中,见到李六元亲自登门,高先生忙的上前来要行礼,李问忙的上前一步,扶住了先
生的手,道,“先生不必多礼,今日我是以家中小儿兄长的身份来的,这儿并无什么李大人。
,,
“学生见过先生。”见到先生,李浩鹏恭敬的行礼一个学子礼。
“好好。”高先生忙的请人坐,让仆人去上茶来,“李大人请坐。”
李问在高先生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这并不是他第一次到高先生这里来,之前他还见过高 先生两回,主要还是关心家中小儿在书院里读书的表现如何。高先生知道李浩鹏的身份,平素 里也会注意到这个学生,这学生虽无李六元的聪颖,但胜在勤勉好学,肯踏踏实实读书,这一 点倒是可责。
被点名的李浩鹏低着头站在他哥的身边,用眼角小心的親了他哥和先生一眼。
“他在书院里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先生不用看在我的面子上,需管教的地方,还 请先生多加管教。”李问对自家小子多少都有点了解,就不知道在外面是不是也如在他面前这 么老实了。
李问这话意思是,我家小儿需要打骂你就尽管打骂,不必看在我的面子上不敢下手。
“……”李浩鹏,这个真的是亲哥吗?
“今日我到先生这儿来,还有一件事。”聊了两句他家小子,李问把话题转到了他们今日 来的正事上来,他让白景阳上前来,与高先生谈及想送这个孩子到书院读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