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回京(1 / 2)
半个月后
从京城调派来接任襄州知府一职的官员到了襄州城,李问和赵向毅带着人到城门口接人, 没等多久就见到车队出现在路的那头,直到车马来到他们的面前。.马车里的沈大人从里面下来 ,沈知同沈大人对李问和赵向毅拱手道,“赵将军,李大人。”
"沈大A.,,
“沈大人一路上辛苦了。”
李问从赵向毅那里知道接任襄州知府一职的人是太子一派的官员,这么说来他们都等于是 自己人了。尽管他这段时间不在京城,但是也可以猜测出太子殿下能把他的人塞到襄州来坐上 知府一职,怕是没少付出努力。
“不会不会。我在京城就听说了你们在襄州这里为百姓们办的事,实在是让我心中感到佩 服。”沈知同原是通政司左参议使,这一次调往地方上来任知府一职,官职升了一级,补上的 地方知府是实缺。只要他在地方上做的好,再过三五年调回京城去,官职没准还能再往上升一 升。
沈知同是太子一派的人,和作为太子伴读的赵向毅原也是认识,他对李六元也不陌生,不 过以往只是见过面,并不熟悉,这还是头一回接触。
年纪这么轻的六元郎,一入朝为官没两个月就官升了一级,能够得到皇上的信任,仅凭这 一点,这一位李六元就不容他小觑。这一位李六元日后怕是前途不可限量,与这样的人相交好 处要多过坏处,这个道理沈知同是明白的。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应该的,皇上让我们到地方上来,可不就是让我们来为百姓们做事 的。”站在这外头风大冷的很,李问只想赶紧的离开这里。他们寒暄了几句,李问说道,“沈 大人你们一路过来舟车劳顿,想来应是累了,不如先进城,咱们边走边说。
“好好。”沈知同没有不答应的。
沈知同坐上了马车,李问翻身上了马背,和赵向毅骑着马往城里进去。
如今城中恢复了正常的买卖,街上的店铺都开了门。
只不过经过这一次的事后,襄州城不复往日的繁华,街上也没什么摊子摆着做生意。街上 往来的行人车马都并不多,更别说买东西的人了,除去粮行卖粮食的几家铺子,其余的一些店 铺生意都并不是太好,几乎是门可罗雀,生意惨淡。
“原先陆知府住的院子已经查封了。.这是我临时在这里给你找的小院,沈大人你看看合不 合适,暂时先住着,等后面你再让人再城中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小院,换一个更为合适的。”李 问带着沈大人往给他们安排的住处过来,原本这些事情是地方官员安排的,只不过现在他把地 方官员都抓起来了,所以这些事情暂时就只能他暂时帮忙安排了。
那天他们在陆知府那座院子里面动的手,院子里面的地上的血迹都还没清洗干净,住人肯 定是不大行的。
“好好,这个小院已经很不错了。”看到李六元为他安排的院子,沈知同表示感谢的话。
知道这些事情并非是李六元这个钦差大人分内的事,不过对方还是在他这个新知府到襄州 上任之前,都为他安排好了,从此可看出李六元的为人处世,就凭这一点就让沈知同心中对李 六元的印象不错了。
“那就好,不客气的。”李问说道,“沈大人你们先稍作休息,整理下东西。至于公务上 的事也不急在这一时,咱们稍晚点再谈
这一次一接到调令就赶着到地方上来,沈知同只是带了管家仆人先过来,所带的行囊并不 是太多,家中女眷尚未过来,大概要等年后才会过来,因而他们一行的人也并不多。
跟着沈大人一起到襄州的,还有从京城那里送来的一 ftt衣服和布匹等物,押送东西来的是 忠远侯小世子的人。原本司徒羽是想亲自跟着到襄州来的,只不过老侯爷不允许,家中亲娘和 老祖母一听说这事差点没让人把他关家中的院子里,司徒羽就只好放弃亲自过来了,但是也派 了一个小廝过来。
“李大人,这是我们家世子让小的送来的。”小廝把单子递给李大人。
“呵呵,这么多啊。”李问是认识小世子身边的这个小廝,他接过单子看了一眼,“还不 错。”他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东西过来,脸上露出了真心的笑容,对小廝说了几句辛苦了之类的 话。
直到这会老侯爷才知道儿子跟着李六元搞了个什么报社,京城中卖的最火的报纸就是他们 出的。尽管老侯爷嘴上说儿子不知轻重,什么事都敢干,但是心里到底还是觉得儿子长大了, 懂得做一点正事,不再是整曰都在外头斗鸡遛鸟,为此老侯爷的心里多少都还有点欣慰了。
不过儿子跟着李六元混到一起,这真的好吗?想起李六元在襄州干的那些事,老侯爷的心 里有点不确定。
等到新知府到任,李问这个钦差大人也完成了他们此行的任务了,他们这边也可以准备回 去京城了。
接下来的两天他和沈知同进行了工作上的交接,把这边的事情还有整理出来的一些资料都 交给沈大人,后面的事情就交给沈大人去处理,他就不再管了。之前是没有人管这些事情,他 这个钦差大人才代为管理,现在有了新知府来接任,自然是交给新知府去处理,他也就完成了 他的使命了。
新知府到任的第三日,完成了工作的交接,他们就准备离开襄州,回去京城了。
这一次他们还要把襄州一众贪污受贿、草菅人命的这些官员们都押到京城去,还有从这些 官员们的府上查抄出来的钱财等物,除去了粮食留在地方上给流民之外,都一并的送往京城*
李六元和赵向毅走的时候,沈知同亲自带着人到城门口相送。
这两天和沈知同相处,两个人都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每个晚上几乎都是秉烛夜谈,两 个人在一些政见上都能达到共识,沈知同从李六元那里也得到了一些新颖的想法和建议,这些 建议对他往后的政治治理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若是是赶着回去京城,李问都想在这里留多两天了,不过这个时候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 处理,因而是要急着走了。
“此别不知何时才能见到沈大人了,咱们日后京城见了。”李问知道沈知同到地方上来任 知府,没个三五年怕是回不去京城。因而这一别,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