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二更第六十三章,打 ..(1 / 2)
下午宫里的太监来传话,说是皇上传他进宫,李问只好放下手上的事情,在别人羡慕的目 光中跟着小公公进宫去见皇上了。.
这一次皇帝并不是在御书房中召见他,而是在皇帝住的养心殿。
李问跟着领路的太监到来了养心殿,他到皇帝这里的时候,碰上董贵妃刚好也在这里。皇 帝已经是垂暮之年,董贵妃才是二十出头的年纪,让李问在心里感慨当皇帝就是不一样的同时 ,也在心里吐槽皇帝这只老牛天天都在吃嫩草,难怪这么多人都想着当皇帝了。
这要是放在后世,搞爷孙恋的十对有十对半都要被网上的喷子骂死,不过现在时代不同, 而且前面这一位还是他们大成尊贵的皇帝陛下。
不管李问的心里在想什么,见到皇帝他都要乖乖的下跪行礼,“微臣见过皇上,皇上万岁
“起身吧。”昭宗帝抬了抬手。
李问对董贵妃行了一个礼,微微抬眼,对上董贵妃正打置他的眼神,他垂下眼帘,望着地 面。董责妃看了一眼李六元就收回了目光,笑着对皇上说道,“既然皇上有事,臣妾就先回去 了。”
皇上点了点头,董贵妃行了一个礼,就带着人离去了。
“好些天没找李六元来陪朕对弈了,李六元你来陪朕下盘棋。”昭宗帝让人摆了棋盘,招 他过去下棋,李问应了一声“是”,在皇帝对面的位置坐了下来。棋盘上是黑白棋子,李问走 的白子,皇帝走的黑子,两人各执一边,棋子落到棋盘上。
两人一边下着棋,皇帝问起了他对襄州赈灾一事的看法。
李问在心里斟酌了一下,才说道,“皇上,请恕微臣实话实说。”见到皇上打了个手势, 是让他说的意思,他才继续说道,”赈灾一事刻不容缓,微臣以为当是应该尽快处理此事,也 能早日让百姓们脱于灾难之中。”
朝廷这边拖迟一天,百姓们就不知道要饿死多少。
他在翰林院的藏书馆翻阅过书,找到了关于襄州等地的地志,从记录中的文献知道那边的 气候干燥,常年的降雨量都不多,遇上干旱的年份,那边往往土地都被晒干,地里自然就顆粒 无收。
农耕首先要解决一个灌溉的问题,还有要选择适合当地的农作物种植,选择耐旱和耐寒的 作物等等。而要想从根源中去解决这件事,就是要解决这个水源的问题,李问倒是想到了一个 办法一南水北调,也就是把南边的水调往北边,可以解决北边缺水的问题。.
但是以现在的大成的条件,并不适合开展这种重大的工程。若是勉强开展这种重大的工程 ,劳民伤财不说,肯定会从财政上拖垮整个大成,所以李问现在不会向皇帝提起这种建议,免 得老皇帝好大喜功,真的要搞出这么一个重大工程出来。
李问陪着皇帝下棋,都是皇帝问,他就答,皇帝不问,他也不会乱说。
这也是昭宗帝喜欢李六元的一点,这个少年身上并没有年轻人的浮躁,说话做事有理有据 ,在他这个皇帝的面前不畏缩不害怕,但是也不会满嘴都是恭维拍马屁的话。自从上次经过外 使来京一事之后,昭宗帝的心里是有点信任李六元这个臣子,觉得这个臣子虽然年纪轻,但是
和别的老臣并不一样,这也是他喜欢招人过来陪他对弈的原因。
当皇帝问他,“若是朕让你负责到襄州去赈灾一事,你当如何处理这件事?”
李问听到皇帝问的这句话的时候,还愣了一下,心里在猜测皇帝是不是想让他去赈灾?但 是随即他又推翻了这个可能,毕竟这个差事现在不知道多少爽眼睛在盯着,以他的资历还不够 担这么大的担子,所以他想皇帝只是单纯的想问他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想了想,李问说道,”具体要如何做,还要看襄州那边的情况如何。但是微臣可以肯定的 一点就是,微臣会让朝廷发放下去的每一粒粮食都到灾民的手中,每一个用于赈灾的铜板都花 在百姓的身上,解决百姓们最迫切解决的问题。”
他自己可以肯定的一点就是,他当官,绝对不贪。想要赚钱有很多途径,唯独贪这一条绝 对不行。不义之财,不取;违德之事,不为。抬头敢对青天,脚下踏四方土地。做人当要对得 起良心,为官当要对得起百姓,做到问心无愧,夜里方能安眠。
“好,记住你今日说的话。”昭宗帝显然也没想到李六元会说出这样的话,而反应过来李 六元的话之后,皇帝哈哈大笑。
李问摸摸鼻子,不知道皇帝在笑什么,不过现在见皇帝的心情好,他尝试着说道,“皇上 ,微臣想向你请个旨意。”
“哦,你要请什么旨意? ”皇帝好奇,李六元是要请个什么旨意了。
“微臣想要办一份《民报》。”在皇帝疑惑不解的目光中,李问给皇帝解释了一番什么是 报纸,他要办的这张《民报》是干什么用的,“皇上,外面的百姓们都不理解您这个皇上,他 们只知道天子,却从未见过天子,未亲耳听闻过皇上您说的话,所以微臣办的这份报纸,可以 把皇上想对百姓们说的话,刊登在这上面,让百姓们亲眼见到,皇上曰夜呕心沥血,都是为了 万民。”
在后世报纸是人们生活中一种很常见的东西,每天定时都有各种各样的消息分布,有新闻 有报纸,还有各种杂事,人们可以通过这些东西了解到整个国家和整个国际发生的各种大大小 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