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 四年免税比三免两减半更划算(2 / 2)
前世就是如此,安谋子公司的营收连年翻着跟头上涨,更是成为了安谋总公司利润最大的来源。
四年后半年的税收,会比之前一年的都多。
那时候国内不只是手机芯片、平板芯片等爆发增长,还有汽车芯片、智能家电芯片等都没少购买安谋公司的授权,也包括了通信设备等。
只不过四年免税这种优惠政策,只有上头才能答应,无论是郑城还是南河省,都没这个权力。
而且这么谈,才有可能成功,否则对方开出三免三减半的条件,你直接谈两免两减半,那就很容易崩了。
孙政义是同意了来郑城,但如果郑城给的条件太差,张恪清也没办法指责孙政义违背诺言。
至于其他条件,比如研发补贴这种,上头想拿到控股权,那就肯定得答应。
人才引进补贴,这个省里肯定也愿意给一些帮助,市里还是能承担的。
水电网费用减免,这个条件市里来谈也一样。
唐文忠对张恪清的选择倒是很满意,只要税收方面找上面帮忙,其他的不提,这是对的。
那些以为有一些功劳,就跟上面提太多条件的人,领导也不会喜欢。
再说一些条件张恪清不说,他也会跟上头建议帮忙往下谈的。
“好,这件事我会跟领导建议的,南粤那边你也不必担心,我来想办法。”
这时候不能让南粤那边捣乱,他打个电话跟那边谈谈,试试能不能用人情换取对方暂时不再跟孙政义开更高的价,等待这边谈判的结果。
张恪清想了想又说道:“爸,我还跟孙政义谈到,希望郑城国资入股安谋子公司,要百分之十的股权。”
“当然如果上头要拿走全部,我们也可以让。”
唐文忠笑着说道:“地方对大企业配套投资,这也是常有的事情,上头不会阻止的,但也不会给你们什么帮助。”
“而且上头也知道你们市政府现在有钱,说不定还能多让一些给你们,毕竟上头的资金也不宽裕。”
国家的财政收入是不低,可花钱的地方更多,尤其是为了振兴一些产业,又增发了一些国债。
入股安谋的子公司是战略需求,可以拥有话语权,上头的资金和地方的资金没什么区别,只要是国资就行。
“爸,孙政义跟安谋子公司目前的管理团队也在沟通,那些人肯定也要一些股权,必要时可以暗中给他们支援一些。”
唐文忠眼睛一亮,这倒也是一个办法。
如果跟孙政义谈不拢控股权,那就资助那些管理层拿到更多的股权,以此来减少安谋总公司的股权比例。
“恪清,没别的事那就挂了吧,我马上要去开个会。”
“你说的这些我都清楚了,会制定相关的谈判策略跟领导汇报。”
“明天见面,我们就争取把协议框架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