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军制改革2(1 / 2)
大帐之内听闻这赵昰惊人之语,这明显抬高了武官的地位,内职这些文官可就不干了,纷纷乱作一团。
陆秀夫站起来叉手说道:“官家,此事万不可为。这兵制乃太祖所定,三百年来未变。为何今日突然要改了这祖制?”
赵昰走到了陆秀夫面前问道:“我并没有要改祖制,只是这将从中御,须任过武职之人。不然兵不识将,将不知兵这如何能打得赢?太祖当年立此兵制,所为何事左相可知?”
陆秀夫沉着脸一语不发。
赵昰又转头扫视了一遍在场的众人问道:“尔等有知否?”
在场之人顿时鸦雀无声,面面相觑无一人敢应声。
“是啊,杯酒释兵权。你们其实都知道,但是不敢说。”赵昰苦笑了一下,“那换一个问法。我大宋不可谓不富,兵甲不可谓不足,可为什么一直打败仗?”
赵昰看了看江钲,江钲有点欲言又止,显然他不方便说。
赵昰又转头看了看陆秀夫,问道:“左相可能为我解惑?”
陆秀夫长叹一声:“唉……无非是——将从中御、兵势不合、以守代攻这三项。”
赵昰笑了笑:“左相所言极是。这兵制在太祖而言是极好的,太祖原本就是不世的用兵奇才。而太宗开始已经初见弊端,就现在而言对于我来说毫无裨益。这朝廷还有什么?只有这远垂海外的弹丸之地,只有与我同生共死的诸位。这朝廷这天下,不是我赵昰一人的,是在座各位和无数百姓的。我难道还怕谁来篡位不成?若是在座谁愿意坐这个位置,我可以让出来,这皇帝交由他去做好了!”
这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吓了一跳,一个个起身作揖道:“官家言重,臣诚惶诚恐,臣忠于官家,万无此等心思。”
“我知道你们没有这心思,所以这改制之事势在必行。今日诸位都在,大家都可畅所欲言,为这光复河山出谋划策。我若有讲得不对的地方,皆可直言。”
赵昰又抬了抬手示意众人噤声,“从今往后所募军士只有军兵一种,募兵身高下调至五尺五寸。既然这黥面刺字早已形容虚设,那从今往后这条律法便取消了吧。所有营副指挥使由从九品以上內职转军职任差遣,为营参谋。军副都指挥使由举人或各科及第出身的內职转军职充任,阶官一律相应擢升,为军中参谋之事。”
这话一出,座下武将一片哗然,这不是又变成了以文御武了?以前最多就是文官下到军,现在这还要任命到营一级更是剥夺了武将的权利。
江钲倒是无所谓的,他已经是得了广南东西两路节度使、殿前司都指挥使,左武大夫的横行官阶,可那些营指挥使就着急了。
这一旦涉及切身利益了,林保也忍不住跳了出来:“这行伍之事,从九品內职任这营副指挥使可妥当?很多营指挥使都是无品阶的校尉。”
“你说错了!”赵昰指着林保说道:“何来內职?既为军中小使臣自然就是军职。何况你身为武经郎未去临川之时不也是下辖一营而已,这原有的营指挥使、准备将、正将以后立功皆可擢升为从九品小使臣,这拿着火枪火炮还怕没有军功吗?做个大使臣、诸司正副使也并非难事。只要你屡立战功,这横行十三阶未必没有你林保的位置。”
赵昰从桌后走了出来:“军士不肯效力,募兵皆为流民。我朝南渡后,这军士便成了一份活计,流民参军无非是为了吃口饭,不知为何而战。将领忙着回易(注:做买卖),这军士自然也无暇训练,食而无肉,衣不遮体。各部曲皆为将校私物,这结果就是有了那靖康之耻!”
“要想整顿军务,第一冗兵冗官要彻底清理,冗兵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已经几乎是没有了,再通过改制又能解决大部分冗官,如果有不愿转军职的也可以提出来。第二,南渡之后俸钱发放军中层层克扣,步卒卖马鬻发以求一餐,这军饷军纪监管之事便由副指挥使兼任。其三,南渡之后士卒不肯用命,所以这副指挥使并不是负责操练,而是教导军士明白为何而战。”
赵昰的话说到这里,江钲便答道:“我等自然是为了官家而战。”
赵昰摇摇头“非为我而战,而是为他们自己而战。光复河山驱逐鞑虏,这是其一;功而必赏,这是其二;为国家天下后世子孙而战才是根本,步卒大多目不识丁自然是不懂得这些道理,这便是我要派举人为副指挥使的道理。”
赵昰接着说:“之所以要现在改制,是因为目前军队规模小,自然要方便些。这大好河山我们终究是要打回去的,到时候军纪不严,兵过如梳,这百姓可会喜迎王师?怕是要闻风而逃了。我久闻岳飞只部军纪严明,即日起执岳飞当年之军纪军规,一应伙食俸钱由朝廷支出,各级军营不再行回易之事。
“各营指挥使每日负责操练之事,其他一干钱粮杂事由副指挥使操办。主将持操练主征伐,副将执军纪安军心,各取所长并无不妥。一切军中号令以正将为先,副将辅之。以后枢密院只授进攻方略,临阵应变由各指挥使自行决断,断不受內职节制。倘若军功卓然,这武职亦可穿得朱紫,封个万户侯。自福州起可有将从中御之事?到琼崖后,尔等可见我有这扬文抑武之事否?现在没有,今后也不会有。在座无论文武皆为我朝肱股之臣缺一不可,都当是一视同仁,没有孰轻孰重之分。”
赵昰说罢望向江钲道:“募兵之事迫在眉睫,这改制之事先从俸钱统一开始,且提高伙食标准。”
江钲接口道:“此事也不急于一时。”
赵昰望着江钲问道:“我且问你,这火炮坊现在规模如此之大,现今你可知这每日可造炮几门?”
江钲摇摇头:“臣不知。”
赵昰望向赵与珞说道:“神火司请告诉诸位,如今每日可造多少枪炮。”
赵与珞起身作了个揖:“回官家,现在每日可铸十八斤炮(24磅)十门,维中一式火枪一百七十余杆,掌心雷六百颗,其他官家嘱咐的东西也有制造。如果需要的话,掌心雷最高一日可产两千颗,维中一式也可以增加到两百杆,只是火炮用铁太多增加不了,目前田独送来的生铁锭还是不够。”
“那么多啊!”
“这维中枪怎么还有个一式?难不成还有二式?”
“不知道啊,我也不是神火司的。”
……这不是神火司的人都不清楚现在的产能已经如此之大了。
江钲也并不清楚,他听了之后也是一惊,但随即又说:“官家这和改变军制有何关系?”
“不募强兵,这些枪炮造出来给谁用呢?这军制改动诸位谁还有意见?”赵昰反问道,然后四顾了下群臣,陆秀夫听了赵昰这一圈话原来是要把低阶那些內职冗官全部塞进军队去,自然也没什么意见。
这低阶文官们绝大多数现在也就干点杂事,实际上就是冗官。若是不去转军职,这冗官终日无所事事,一旦北伐成功,自己势必被排挤出权利集团,这肯定不是好事。而且目前来说,文武分治是势在必行了,只有领兵方能凸显才能,自己未必不如那王韶、宗泽,也许同那武侯也可一较高低,便也就没了什么意见。
这些武职以前长期被文官系统欺压惯了,但朝廷流亡之后武将的地位便被提高了。现在虽然是塞了文官进来,到底也是转了武职的。而且按赵昰刚才的意思,这就是文武分治了,以后也不会随便找个文官挂上军职就来指挥了,想来也是好事。况且这赵昰所言也是事实,他的确热衷于武事,这武官地位低下的问题看来是不会再发生了。
何况现在这琼崖也无回易可做,很多人也就手里一两营士卒连个军都凑不上。这大军大部分营级指挥使还是无品阶的校尉,连这大帐都没资格进来,也便不再作声。
“今日王其昌来找我,谈了一下他构思的新战术。我受其启发,又让神火司新铸一炮,重三百斤,不日便要配备至各个步卒营。以后的战术一定是火枪火炮和刀枪盾的混合战术。王其昌,你把你构思的新的战术和大家说一说。”
王其昌把自己构思的战术又加上了赵昰所说的便于搬运的小炮,在大厅里说了一遍。这文臣武将听了都议论纷纷,叽里呱啦又喧闹了起来。
赵昰也不言语只是看着大家在争论,这群臣也是很识相,自己扯开话题他们也就顺着去了,这改制之事至少这明面上没有阻碍了。
主要原因是目前朝廷各种阶官派遣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有效管辖就个琼崖几十万臣民,这广南西路雷州、邕州各地也都是朝不保夕。这虽然有了火炮,但是对战蒙元到底能不能熬得过去还是个未知数。场面话虽然是说得漂亮,但是真的能不能光复山河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没底,所以也不太计较这些。
若是临安未失,这些读书人就是打死他也不会愿意转军职的,当年宋仁宗命范仲淹转武职观察使,范是这样上表请辞的“观察使班待制下,臣守边数年,羌人颇亲爱臣,呼臣为‘龙图老子’。今退而与王兴、朱观(二人均为观察使衔带兵将领)为伍,第恐为贼所轻。”你看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都是如此,更不要谈其他人了。
至于这王其昌的新战法,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意见,若不参与讨论岂不是显得自己毫无见地。这战阵之法总是要讨论演练才会有用,闭门造车的战法和太宗神宗的阵图一样的可笑。
宋朝皇帝有个特点,因为自己的祖宗赵匡胤就是靠兵变坐的龙椅,自然是非常害怕武将集权。
所以从太宗开始就喜欢把兵力拆得七零八落,二十万大军可以拆成好几路分批进军,然后被对手以集中兵力逐个消灭。明明没有战略才能,又自诩神算无敌仿诸葛孔明的锦囊妙计,喜欢在事先画好阵图,交由内职带去军中。
不管敌人如何,必须按阵图行兵布阵,按阵图的吃了败仗也无错。不按阵图对敌的就算得胜也要处罚。加上频繁空降,造成将不识兵、兵不识将,依靠阵图对敌。这能打得赢才怪。
赵昰如今这是效仿三湾改编,这大宋的军队永远都不可能凝聚起来。文官治军这是必然的历史规律,在这个没有军校的时空里。这些举人进士还可以通过读兵书史书积累经验,加上在军队磨炼,其可塑性要远远超过那些文盲或半文盲的军官。将来收复河山之后要办士官学校,这都一级都要下派培训过的士官下去,每日灌输儒家忠君爱国之思想。
军人嘛,天职就是服从命令。那些丘八所需要的只要服从命令即可,士卒和基层军官还是以职业化专业化来得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