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人事布署(2 / 2)
贾诩说的不错,地方最高长官绝不能是武将,起码不能只有武官这一个单一属性,无论再是缺少俊才,这个先河都绝不能开启。如果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宁愿抽个忠心耿耿且德高望重的贤人去以仁治政,也绝不能让武将掌握政权。
在今天,在自己这个初代面前,将领们自然没有异心,但是放到往后就说不准了。武将所关心注意的,那自然是军队,重武轻文,重军寡治自是必然之理。
“兖州疆域残缺,还残留有大量忠袁之人,地方豪强世族也对我都护府很是敌对,民间要稍好些,但在多方引导之下,大抵都还是抗拒敌对的。”
“再加上兖州接壤数个势力,难保没有贪婪者暗中觊觎……可以说,跟兖州这个不折不扣的烂摊子相比,接管完好无
损的徐州可谓是水到渠成毫无难度。”
轻抚小山羊胡,贾诩缓缓道:“荀执政肯定是要换下来的,而且相比于徐州,兖州则更需要他去执掌。如此一来,周副官也只能去徐州了。”
“是也,都护府俊杰虽如过江之卿,但能承得住重担之人,还是少之又少。”
吐出一口浊气,王耀将杯中茶水一饮而尽,心中则有些无可奈何。
这就是推行新制打压世族的弊端了,在东汉末年,成名的谋才智士们几乎都是世族子弟,基本没一个来自黎庶。
并非血统是否尊贵,事实上人与人之间并无本质区别,君王的儿子不比农奴的孩子生来聪慧,世族子弟的天资也未必比族下佃户奴隶要强,一切其实都在于后天的培育。
然而贫苦的黎庶家庭,整日为了温饱而奔波,他们的孩子迫于生计,从小就要开始劳碌,学习能力最好的时间段就这么白白消耗掉了。世族子弟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小就接受着家族予以的精英式培养,君子技艺和圣贤书哪个都没落下。
不是民间没有谋才智士,而是民间没有读书人。读书人都出自豪强世族,那这些读书人中的佼佼者,自然也都属于世族阶级。
当自己大张旗鼓打压世族开始,缺乏谋才智士便是注定,便是道理所在。
“就让周荇去,我相信他,他应该也
不会令我失望的。”
抛去杂念,王耀心意已决。
既然现有的这些时代名士不遵从于自己,那他就大力培养遵从于自己的新生智士好了。
副官周荇,在历史上是个根本搜寻不到的小人物,但因为自己改用新制,他踏入仕途并且做得很好,一步一步被引荐为自己的辅佐官。
朝夕相处的这段日子,他的能力也在飞速进步,如今也已经达到了二流智士的水准,安